激活山水“流量” 升腾乡村“烟火”
——单龙寺镇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本报记者 汪娟 通讯员 解源 汪颖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6月28日 来源:皖西日报
日前,在厦门举办的第十七届海峡论坛·第八届两岸基层治理论坛上,一场关于乡村振兴的深度对话热烈展开。这场由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与福建省政协联合主办的盛会,吸引了海峡两岸400余名基层代表与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围绕“美化乡村人居环境”主题畅所欲言。霍山县单龙寺镇作为受邀单位,在论坛上分享了扫帚河村打造“摄影家村”、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引发广泛关注。 自2024年入选安徽省第二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名单后,单龙寺镇锚定目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深度挖掘山水资源,全力发展美丽经济。如今的扫帚河村,早已告别旧貌,成为声名远扬的网红“摄影家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扫帚河村位于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库上游,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基底。境内屋脊山三面环水,山上野生映山红和绝佳的日出云海相映成趣,蔚为壮观,深受广大摄影爱好者的青睐。在摄影家敏锐的镜头捕捉下,屋脊山日出云海的风景照,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一下解锁了“流量密码”,让它从隐匿山水的角落,一跃成为众人向往的网红打卡地。 摄影大赛展示一个个美好瞬间、摄影作品展记录身边美景……近年来,单龙寺镇党委、政府顺势而为,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全力打造华东地区第一个“摄影家村”,不断推动摄影与旅游、文化、农业等深度融合。随着游客的增多,当地群众纷纷办起了农家乐,地道的可口土菜、淳朴的民俗风情、美丽的田园风光,让游客流连忘返,口袋“鼓起来”的百姓也笑逐颜开。 有了“人气”,如何让游客从“过路”到“过夜”?那就是留住“烟火气”。单龙寺镇始终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从大力提升人居环境入手,完善旅游配套设施,让游客在这里寻梦田园、慰藉乡愁。同时,通过政府项目投资和撬动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方式,盘活利用废弃的学校、老粮站、老厂房、宅基地等闲置资源,成功建设一批特色民宿。 红砖青瓦,伴山而出……影庐民宿就是由原扫帚河中学改造而成的一家特色民宿。前来住宿的游客,徜徉在天然氧吧间,饮一口竹根下的天然山泉,品一杯贡茶霍山黄芽,尝一味中华仙草霍山石斛,能够真切感受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放松和满足。周边群众通过办民宿、卖特产、家门口就业,致富路越走越宽。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外创业多年的“70后”刘山青看到如今家乡文旅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契机后,果断回到家乡,出资修缮祖上传承的百年老宅“刘家花屋”,打造特色民宿,传承“十大海”美食文化。他说:“在家门口兴业,心里更踏实。” 因为看了一场日出云海,“95后”小伙陈晨感觉“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于是召集身边的小伙伴,决定留在村里,开起了“村咖”,办起了新潮民宿,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他坦言,“年轻人的事业和自由可以在乡村实现互相成就”。 当“原乡人”有了内生动力,“归乡人”反哺家乡,“新乡人”带来新风,三者形成合力,乡村便不再是人才流出的“单向通道”,而是人才汇聚、资源共享的“双向奔赴”。 “通过此次交流活动,我深切体会到,虽然各地乡村治理的路径各有差异,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单龙寺镇党委书记方飞表示,下一步,将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继续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篇章,绘就和美乡村美好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