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在近日宁波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中国史专业硕士、优秀毕业生尹龙的身影备受瞩目。这位来自霍邱的脑瘫青年,以顽强毅力打破命运桎梏,用知识书写逆袭篇章。他的励志故事,值得我们聆听与致敬。

致逆风追梦者尹龙:这一刻,给你的掌声震耳欲聋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6月28日    来源:皖西日报

  沈士刚

 
  6月20日,宁波大学的毕业典礼现场庄重而热烈。当中国史专业硕士尹龙的学位帽帽穗被导师郑重拨正,宣告他多年寒窗苦读终获硕果。专程从霍邱县老家赶来的父母眼眶通红,双手用力拍出最响亮的掌声,为儿子这来之不易的荣光喝彩。这一刻,是尹龙人生的高光时刻,更是这个平凡家庭梦想成真的瞬间。
  1997年,尹龙出生在霍邱县潘集镇。因出生时缺氧导致脑瘫,他的人生起点布满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荆棘。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除耕种自家几亩田地,还额外承包了十几亩,年复一年辛勤耕耘。父亲还凭借水电安装手艺,在农闲时为乡邻服务,靠着微薄的收入,艰难支撑家庭和尹龙不平凡的求学梦。
  回忆起艰难的求学起点,尹龙心中仍感酸涩。身体的差异和漫长的求医路,让他9岁才叩开学堂之门。许多学校因顾虑不愿接收,是一纸沉甸甸的“保证书”为他换来宝贵的入学资格:父母拿出“砸锅卖铁也要支持你向上攀登”的决心,向学校承诺“尹龙会像其他孩子一样,不影响正常教学”。这份承载着父母决心与期盼的“通行证”,成为尹龙此后求学路上的核心驱动力。
  深知读书机会珍贵,尹龙在内心埋下奋斗种子,以超乎常人的自律投入学习。住校期间,手机被他主动锁进纸盒,非紧急情况绝不开启,只为隔绝诱惑;寒暑假里,邻居们常透过门缝看到他埋头苦读的身影,夸赞其为“学习分子”。“他是个懂礼貌、重礼节的好孩子,虽然不怎么出门,但遇到亲友长辈,该怎么称呼比我记得还准!”父亲的话语里满是欣慰与骄傲。
  外界的异样眼光被他化为前进的“燃料”。每一次考试,他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他以超乎常人的努力和一份份优异的答卷,掷地有声地证明着自己,高考顺利考入滁州学院。虽然遵从家人建议选择了经济学专业,但他心中对中国历史和文学的热爱从未熄灭。在校期间,他屡获征文、问卷设计比赛一等奖、二等奖。
  “想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做自己想做的事!”带着这份执着的信念,大学毕业后,尹龙毅然选择跨专业考研,目标锁定中国史领域,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叩开宁波大学的大门,既实现了专业梦想,更证明了“心之所向,力之所达”。
  在宁波大学读研的三年,是尹龙尽情绽放的黄金时期。他担任学习委员,积极组织参与校园活动,在学术会议中汲取养分、提升自我。课余生活同样精彩纷呈,他考取了驾照,并且积极拓展爱好,闲暇时与同学打台球、放声歌唱,享受着充实而愉快的青春时光。凭借不懈努力和优异表现,他多次荣获奖学金,并最终获评“优秀毕业生”称号。
  尹龙的奋斗精神如投石入水,在家庭中激起奋进的涟漪。他克服万难的经历深深激励了妹妹。初中时,妹妹便立志“哥哥能考上一中,我也要上!”如今,读大三的她正积极备战考研,决心紧跟哥哥的脚步,攀登知识高峰。
  回顾求学路,尹龙心中充盈着感恩。感恩父母毫无保留的支持,“他们愿意砸锅卖铁支持我向上攀登,这是我一路走来的最大动力!”这份源自泥土的坚韧之爱,是他最强大的后盾。感恩师友的帮助与包容,“没有他们,我的学习之路不可能走得如此顺利。”集体的温暖,是他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阳光。
  毕业典礼当天,尹龙在朋友圈写道:“我始终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世界。当然先改变自己,变得更好!如果文字有声音,给你的掌声一定震耳欲聋!”这声“你”,或许是含辛茹苦的父母,或许是给予帮助的师友,也或许是那个不曾放弃的自己。
  “如果不读书,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我可能一辈子困在村里。”正是知识的力量,为他劈开了命运的荆棘,铺就了通往辽阔世界的坦途。
  从霍邱乡村到宁波大学的硕士殿堂,尹龙以不屈的坚韧、极致的自律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生动诠释:即使是最崎岖的山路,只要心怀希望、步履不停,终能抵达广阔的天地。他的故事,仍在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