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5 版:教育园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文明之火永续传承

小记者 徐乙博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6月05日    来源:皖西日报

  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历史,每个时代都会写出独特的华章,从远古时期的甲骨文到现在社会的数字化,从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到现代艺术的创新,中华文明的火苗永远不会熄灭。这团小火苗不是简单的文化延续,而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的吸收、融合,创新,发展。
  中华文明的密码在斑驳的竹简与泛黄的典籍之中珍藏。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在颠沛流离中坚守着“仁者爱人”的信仰写下了《春秋》,编年体例,微言大义,展现了春秋时期诸国政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史实;“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上起尧舜,下至西汉,司马迁忍辱负重,为华夏文明铸下不朽的魂魄;范仲淹遭贬谪而初心不移,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先贤们用担当来当作生命的底色,用生命诠释着文化传承的重量。如今,我们在图书馆里触摸《诗经》的浪漫,在博物馆里凝视青铜器的纹路,中华文明的密码将在我们的手中继续弘扬。
  中华文明的火焰在传统节日与习俗中代代相传。
  端午节时,奶奶教我包粽子,我包的七歪八扭,奶奶总是笑呵呵地夸我包的好。青青的竹叶、幽幽的艾香与屈原的故事,一起缠绕,悠悠情思如汨罗江水绵绵不绝,忠臣的故事也如端午的棕香代代相传。
  中秋节的夜晚,爸爸在院子里摆上喷香的月饼、圆圆的柿子、火红的石榴……我和姐姐们垂涎欲滴,这时妈妈总会说起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一个个月饼不是零食,而是嫦娥对人间思念的传承,文化的基因便也在每年的月圆之夜悄然融入到血脉之中,
  中华文明的光彩在与时俱进的脚步中璀璨绽放。
  在小学毕业的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来到首都北京。故宫博物院将数字化科技与传统艺术相互结合,让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在屏幕上流动成光影盛宴,巍峨连绵的山峰、奔流不息的江河,展现了北宋盛世的繁华。此次参观,不仅让我饱览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也让我看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疆域辽阔。
  《乡土中国》曾提到:“文化是习得的,是在代代传递中不断强化的。”传承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复制粘贴,而是要让中华文化的火苗在时代的进步中绽放独特的色彩。
  担当文化使命,不需要怎样的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要扎根于脚下的那每一寸土地。我知道,文明的星光永远不会熄灭,因为有无数像我一样的少年用双手去承接历史的馈赠。在文明的传承与创新的交响中,中华文明的长河奔涌向那辽阔的未来,成为历史长河中最澎湃的浪花。        指导教师 胡中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