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儿童反复喘息需警惕哮喘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来源:皖西日报
孩子反复出现喘息、呼吸急促或夜间咳嗽,许多家长会误认为是普通感冒或支气管炎,但这些症状可能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早期信号。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一、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早期信号 哮喘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时高调哮鸣音,尤以呼气明显)、夜间干咳加剧(常伴咽痒)及活动后胸闷气促。若症状在接触冷空气、运动或大笑后诱发,持续数周且抗生素治疗无效,需高度警惕哮喘可能。此类症状与普通呼吸道感染不同,常伴随气道痉挛性狭窄及高反应性,导致止咳药物效果不佳,严重时可出现鼻翼扇动、口唇发绀等缺氧征象。 哮喘发作具有明确诱因关联性,常见触发因素包括过敏原(尘螨、花粉、宠物毛发)、呼吸道感染(如流感)、环境刺激(冷空气、烟雾)及情绪波动或体力活动。家长需密切观察症状与诱因的对应规律,记录发作频次及触发场景,并及时就诊完善肺功能检测及过敏原筛查,为精准诊疗提供依据。 二、为何喘息≠哮喘? 儿童反复喘息的病因复杂,哮喘仅是其中之一。以下疾病需通过专业检查鉴别: 1.肺炎或支气管炎:细菌或病毒感染可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导致喘息。此类疾病通常伴随发热、白细胞升高,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可缓解。 2.气道异物:异物误吸(如花生、玩具零件)可能导致突发喘息,甚至窒息。若孩子有呛咳史或单侧呼吸音减弱,需立即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3.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如气管软化、喉软骨发育不良等,可能表现为持续性喘息,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支气管镜)确诊。 4.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刺激气道可引发类似哮喘的咳嗽和喘息,尤其在夜间平卧时加重。此类患儿可能伴随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三、科学应对 1.精准诊断与评估 若儿童出现反复喘息,需及时至儿科呼吸专科就诊。医生将通过肺功能测试评估气道阻塞程度,过敏原检测筛查尘螨、花粉等诱因,并结合胸部X线/CT排除肺炎、气道异物等器质性疾病,以明确哮喘诊断及分型。 2.阶梯化药物治疗 哮喘治疗遵循“阶梯式”原则:控制药物(如吸入性布地奈德、氟替卡松)需长期使用以抑制气道炎症;缓解药物(如沙丁胺醇)用于急性发作时快速扩张支气管;白三烯调节剂(孟鲁司特钠)可辅助改善夜间症状。家长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调整方案,切勿擅自停药或减量。 3.多维度诱因防控 环境管理:维持室内湿度40%-60%,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及床上用品,避免使用毛绒玩具、地毯以减少尘螨滋生;雾霾天减少外出,外出佩戴N95口罩。 饮食运动:规避已明确的过敏食物(如牛奶、鸡蛋、海鲜),鼓励在温暖湿润环境中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以增强肺功能。 疫苗防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以降低呼吸道感染诱发哮喘的风险。 4.家庭监测与应急响应 每日使用峰流速仪监测呼气峰流速(PEF),若数值下降20%以上提示病情波动,需按哮喘行动计划增加药物剂量(如沙丁胺醇)。若出现持续喘息、呼吸费力、口唇发绀或意识模糊等危急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做好送医准备。 四、常见误区 误区一:哮喘是“治不好”的病 通过规范治疗,80%以上的儿童哮喘可实现临床控制,减少急性发作。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长期管理。 误区二:吸入激素会影响孩子发育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剂量极小,主要作用于气道局部,全身副作用可忽略不计。长期不治疗导致的缺氧和炎症反而更影响生长发育。 误区三:症状缓解即可停药 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 五、结语 儿童支气管哮喘虽需长期管理,但通过规范治疗和家庭护理,绝大多数孩子可正常生活、学习和运动。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的呼吸症状,定期复诊,并与医生建立长期沟通机制。用科学的知识和耐心,为孩子撑起一片自由的呼吸空间。 (淮南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 丁淑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