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氤氲茶香里的“共富密码”

——金寨县多方聚力激活茶产业发展新动能本报记者 桑宏 汪娟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09日    来源:皖西日报

  春夏之交,记者一行来到金寨县,穿梭于葱郁连绵的茶山之间,走进忙碌且充满活力的茶企,与朴实憨厚的茶农们深入交流,探寻金寨县依靠茶叶实现兴农、富民的产业发展脉络,解码其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成功秘诀。
  金寨县响洪甸六安瓜片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非遗烘焙车间,一股裹挟着淡淡清幽茶香的炽热炭火气息瞬间扑鼻而来。几位经验丰富的茶工们配合得如同心有灵犀一般默契,他们合力抬起大号烘笼,在高达160℃的炭火之上,动作娴熟流畅且精准无误地来回翻动着茶叶。他们的操作似行云流水般自然,每一次翻转都精准地拿捏着最佳分寸,将精湛的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眼前的这一幕,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安瓜片“拉老火”的场景。
  “我干这一行将近40年了,从十八九岁就开始和我爷爷学‘拉老火’。他老人家经常说,我们这个传统工艺不能丢,要传下去。”现年57岁的制茶师傅费远胜告诉记者,手工做的茶叶品质优良,口感也更香甜爽口。
  据金寨县响洪甸六安瓜片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储友家介绍,今年的茶叶受干旱影响,春季的时候茶叶长势不旺,前期产量比较小。后来下了两次雨,后续的茶叶量还是比较大的,总体来说受环境影响茶叶价格略有下降。
  “虽然价格上有点变动,但我们一方面严把产品质量关,另一方面提升生产技术。总体来说,今年茶叶的销售较为平稳,销售量在5万斤左右,销售额约1000万元。”储友家称,目前,企业在做强自身品牌的基础上,还积极加入茶叶企业供应链。今年,他们刚刚加入了徽茶网,努力延伸线上批发业务,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不断拓展六安瓜片销路。
  采访中,几位客商正在洽谈茶叶销售合作业务。“这里的瓜片散发着一种独特而迷人的兰花香,香气清新高雅,层次丰富,是品质非常好的六安瓜片。我特地从山东赶来采购,就是一心想把这里正宗的高品质茶叶带回山东,让更多茶友能够品尝到高品质六安瓜片。”来自山东的客商隋明冉对六安瓜片的品质赞不绝口。
  同样位于响洪甸村的金寨齐香六安瓜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六安瓜片传统工艺制作与培训、老茶树品种培育、茶叶生产技术研发、服务及咨询等多元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在麻埠镇响洪甸村齐头山蝙蝠洞、香炉尖拥有1000余亩优质生态茶园,这里独特的微域小气候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犹如大自然精心孕育的温床,为茶树的茁壮成长提供了绝佳条件,也造就了六安瓜片出类拔萃的顶尖品质。
  依托茶厂先进的设施设备和精湛的制作技术,公司每年可生产出优质六安瓜片100000余斤,创造出高达4000多万元的产值,为响洪甸村的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秉持联农带农机制,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为100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帮助166户脱贫户进行成品茶销售及鲜叶收购。让周边茶农每年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实实在在地助力群众增收致富。”该企业负责人滕飞介绍道。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高品质的茶叶,而当地茶产业的繁荣发展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如今,在金寨县的茶园中,六安瓜片的种植充分彰显了科技与生态深度融合的独特魅力。茶农们辛勤忙碌的身影与茶园中113项智能设备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虫情测报灯、气象监测仪、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等先进设备,宛如忠诚的卫士,不知疲倦地默默守护着这片充满希望的绿色宝藏。这些智能设备的运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茶园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了精准种植和科学管理,更有力地保障了茶叶的品质,让六安瓜片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更具优势和竞争力。
  标准化建设、科技化赋能、精准化培育……在金寨,我们亲身感受到了茶产业发展的有力步伐。“今年春季,为保障春茶生产,首先,我们积极给予全县茶企金融扶持,大力推进茶‘鲜叶贷’项目,成功促成90家主体获得贷款支持,累计发放贷款5260万元。另外,积极推进茶园绿色防控体系建设、开展标准化茶园建设、实施六安瓜片溯源赋码工作,推广‘金裕1号’茶树良种,通过多种举措全面推进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金寨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陈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