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骨头正在变脆
皖西日报
作者:丁修悦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07日 来源:皖西日报
当一根新鲜萝卜逐渐糠心,当坚实木材被虫蛀出孔洞——你的骨骼正在经历类似的变化。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32%。 骨质疏松症,顾名思义就是骨头变疏松、脆弱了。骨头之所以会变松变脆,要从其结构和构成说起。骨骼最外层由骨膜覆盖,内部为骨质,骨质又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骨骼的“钢筋外壳”质地坚硬致密,耐压性较好,一般分布于骨表面。骨松质:由骨小梁交叉排列而成,结构较疏松,而且质地较脆弱。骨密质和骨松质之间的间隙内,填充着骨髓。骨质由负责吸收骨基质的“破骨细胞”和合成骨基质的“成骨细胞”共同参与调节。 如果将骨质比喻成房子的承重墙,破骨细胞就像拆迁队,专门负责拆除年久失修的骨质,它会分泌有机酸和水解酶,令骨质溶解,形成陷窝。成骨细胞则像建筑队,发现陷窝,会带上有机物质和钙盐两种“材料”覆盖其上,从而形成硬化骨质,以保证承重墙坚固。在人的一生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这对欢喜冤家的工作积极性一直在变化。 从出生到30岁,成骨细胞的活性大于破骨细胞,骨量处于增长状态;30-40岁左右,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处于平衡状态,骨质这面承重墙不会有太多改变;随着年龄增长,受到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疾病、饮食等因素的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拆迁队的积极性和工作量远远大于建筑队时,承重墙将变得千疮百孔,不堪一击,形成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初期,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骨质流失加重,可出现腰背疼痛。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出现身高变矮、驼背、脊柱畸形,造成胸廓形态改变,从而对内脏器官产生一定压迫,引发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等不适。日常生活中受到外力时,骨质疏松症患者更容易发生骨折,常见部位为椎体(胸椎、腰椎)、髋部、前臂远端和肱骨近端等。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再骨折的风险将显著升高。与骨质疏松症作斗争,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终身坚持和努力。 吃得好。日常应保证营养均衡,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可适量多吃些富含钙、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牛奶、乳制品、豆类和豆制品、鱼类和海产品,以及绿叶蔬菜和水果。 多运动。不少人认为,得了骨质疏松症骨头就脆了,得多静养。骨头也会“用进废退”,骨质疏松症患者应适量运动,有助骨骼健康。推荐大家日常多进行游泳、太极拳、慢跑、散步等运动。运动要适度、适量、循序渐进,不可盲目过度,以免增加身体负担。 中老年人、绝经期女性、吸烟酗酒者、过度消瘦者、长期服药者,都属于骨质疏松症高发人群,建议每年进行1次骨密度检查,若出现骨量快速下降,应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此外,家属可带老人到医院检查是否患有增加跌倒风险的疾病;帮老人检查房间,看是否有可能引发跌倒的障碍物,以清除隐患。 除运动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规范的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使用。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按作用机理主要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其他机制类药物和中药等。医生要依据患者临床症状、骨密度、既往骨折史、骨质疏松家族史、患者既往慢性病史、合并用药以及血液检测指标(肝肾功能、骨代谢指标等)等情况,综合考虑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有些药物既可以增加骨密度,又可以在配合运动的基础上,增加肌肉量和肌力,改善身体协调性和稳定性,降低跌倒发生率,从而降低骨折风险。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疾病,可以预防和治疗,在规范的抗骨松药物治疗下骨密度可以逆转。同时配合合理的运动,也可以达到增肌、改善肌少症的作用。在医生指导下,真正做到“强肌健骨、防治骨松”。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 丁修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