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社会救助“兜底” 群众心中“气足”

——我市开展突发重大疾病、突发事故等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侧记本报记者 齐盈娣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01日    来源:皖西日报

  接到突发重大疾病名单、开展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进行审核确认……在金寨县民政局、梅山镇政府前期联合开展的各项工作基础上,4月14日,金寨县梅山镇小南京村的程某华户,最终被认定为支出型困难家庭,享受医疗救助政策,并被纳入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随时关注其家庭状况变化及后续治疗支出,进行分层分类精准救助。
  得知这一消息后,做完心脏手术不久的程某华心里暖暖的,即便目前还处于复查阶段,但政府的救助政策犹如一颗“定心丸”,让他“安心多了”。
  程某华的“安心”得益于我市针对突发重大疾病、突发事故等困难群众出台的救助帮扶政策。今年3月,我市民政、农业农村和医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突发重大疾病、突发事故等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的通知(试行)》,积极回应群众对救助工作的新需求,进一步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力度。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最后一年里,我局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不仅要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也要守住不发生分散和点状返贫的底线’和‘一定要托住底线,建立突发重大疾病快速反应机制’的要求,积极推动突发重大疾病、突发事故等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遇困群众主动找出来,把党委、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健表示。
  今年63岁的李某军是我市这一政策出台后,金寨县境内受益的第一人。李某军与老伴两人共同生活,老伴因肢体残疾已被纳入农村低保,由于老伴行动不便,李某军平时只能在家附近打打零工,维持基本生活。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今年初,李某军被查出二尖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关闭不全,经过治疗个人自付医疗费用5万多元。高额的医疗费用让李某军倍感压力,此时恰逢市里出台了突发重大疾病、突发事故等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政策,为他带去了“一缕阳光”。
  从3月4日作为全市首批突发重大疾病人员推送至金寨县民政局,到3月21日完成所有程序,前后约半个月的时间,李某军成为金寨县该政策执行后,第一位被纳入农村低保的人员,同时,个人纳入低保信息被同步推送至县医保局进行人员身份标识。目前,李某军夫妻二人均享受农村低保,家庭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既要发挥好社会救助的‘救穷’作用,更要发挥好社会救助的‘救急救难’作用。”据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许婧介绍,在落实好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基础上,政策更加聚焦因病、因意外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体,做到主动发现、主动联系、主动救助,分层分类施保、综合施策,建立‘监测预警—联审认定—精准救助—跟踪管理’的全链条救助机制,确保每位符合条件的遇困群众都能获得精准救助。
  “医保部门定期会推送突发重大疾病名单给我们,我们接到名单后,第一时间与人员所在地政府联系进行情况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分层分类纳入保障。”采访中,霍山县民政局社会救助股负责人万皓月告诉记者,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民政部门也会通过村(社区)给予物质或心理慰藉等进行救助帮扶。
  织密社会救助“暖心网”,当好困难群众“解忧人”。自政策实施以来,目前,全市已有120多名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帮扶。“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以更精准的举措、更精细的服务,让困难群众获得更有温度和力度的保障,更好地兜牢民生底线。”朱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