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开出朵朵金花
皖西日报
作者:陆秀红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10日 来源:皖西日报
 参观红二十八军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纪念园陈列馆。 洪登北 摄
陆秀红
3月阳春,来到全军乡。过了梅山老县城,向西跨过金桃大桥,再向北跨过熊家河上的全军大桥,右侧就是全军乡政府了。政府所在地依山傍水,处于梅山水库西北上游水源位置。整体乡域,水土环境好,人住着修身养性,草木物产生长于此也能修身养性,进而成长为同类产品的上品和极品。 不过在没有翻身的黑暗岁月里,再好的水土、物产都不能为百姓享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全军一带是红军活动的地方,红二十八军在这里落脚、从这里走出。之前经过霍山太阳白马尖,高敬亭率红二十八军曾翻越高山突围。去舒城高峰韦家大屋,那是红二十八军改编的新四军四支队司令部驻地。要了解这支部队的源头,有必要去全军乡熊家河村。 山路沿着熊家河河流方向,从乡政府溯源朝西北而上,经过石关,来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纪念园”。纪念园名字这么长的真不多见,这诉说着当年战争的艰辛和漫长。纪念园位于西楼组熊家河河岸半山腰,沿着台阶一步步而上,脚下大山的对面还是高山,中间低洼宽阔的平地分布着人家、道路,安静祥和。纪念园大门和纪念馆之间218级台阶,数字象征红二一八团。红二十八军第三次组建,主力为红二一八团。 红二十八军,1933年1月在湖北麻城大畈(现属河南新县)组建,1933年10月在安徽立煌南溪(现属金寨)重建,1935年2月在安徽太湖凉亭坳(现属岳西)再建。这次一同参观的有党史专家胡遵远,他在《皖西红二十八军与金寨的渊源关系及历史贡献》中提到,红二十八军指挥中心、主战场是金寨。第二次组建后军部迁至熊家河;第三次组建后,返回赤城、赤南根据地,军部及保卫局、造枪局、红军医院、被服厂等机关设在熊家河一带,开展熊家河保卫战、熊家河破碉堡等游击战争。这应该就是纪念园设在熊家河的原因。 园内有纪念馆、雕塑和纪念碑。在此可以了解红二十八军在全军一带的游击战争历程。纪念馆物品、图片、文字等布展齐全,加之影视播放、实景再现,更具历史体验感。金寨和全军人民早年就纪念这支英雄的队伍了,1983年在何保元建红二十八军纪念碑,2014年迁至现在位置重建纪念碑,2020年扩建纪念园,成为金寨干部学院授课点。2021年11月,高敬亭女儿高凤英到此追思历史。为纪念园题字的万海峰曾是高敬亭警卫员,题字时已近百岁,实属难得。这位上将2023年3月逝世,享年103岁。 从纪念园下山,过河左转沿河岸不远,是一座诗情画意的大别山兰花庄园。庄园占地660亩,由西楼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打造为农业产业综合体,是金寨当时最大民宿。2016年,金寨县推出“能人回归”工程,熊家河村请回在外创业有成的张功国,次年创办公司,完成全省第一宗集体土地入市,实施果类、花卉产销和乡村生态旅游项目投资开发,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群众致富。 庄园里有劳模创新联盟工作室、奇石展陈、兰花种植等。劳模是熊家河村第一书记、省税务局选派干部、全国先进工作者刘双燕,她带领村民凭借绿色生态助推产业发展,从中可以倾听新时代脱贫的战斗事迹。在古色古香江南园林式又不失徽派风格的住宅区,除精品民宿,还有研学生活设施,床铺等配置是军训集体宿舍的格局,整洁严肃。负责人熊延军介绍,回乡投资文旅产业,在这块青山绿水红土地上,将绿色生态和红色教育融合,给假期孩子一份学习、历练的成长时空,也让一部分孩子从娇惯和电子产品中解脱出来。这里是红色教育的沃土,红色资源丰富。庄园向西,分布在熊家河村的有红二十八军医院、红二十八军军部、何保元、皖西北道委、中共赤城县委;向东,也是我们来时经过的何家湾村石关,是1934年12月红二一八团诞生地;周边还分布多个红军战斗地、红军公田、红军墓。 红土地,在新时代焕发青春,滋养万物生长。红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民,更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新长征路上创造一个个胜利和荣耀。熊家河村成立有山葛食品有限公司,种植葛根,加工成葛根茶、葛根粉、葛根粉丝。葛根茶喝了一杯,味道不错,价格不贵。2022年10月,省长王清宪调研葛根基地,进一步促进该产业发展。全军村在熊家河村东北方,1992年撤区并乡前是乡政府驻地,生产创福豆腐,是非遗,用的材料不是一般豆子,而是肾形黄豆,一进厂区就闻到豆浆清香。全军村还生产金龙玉珠茶叶,曾是贡茶,现在也是进京的礼宾茶。村口路边收茶的聚成一排,等待满载下山的茶农,茶山、茶摊、茶厂一齐弥漫着春天特有的茶香。 午间和乡里的程有发委员聊天,说《全军乡志》出版了,参观的每人获赠一本。书中“经济发展”章,一个个特色产业如春天盛开金子一般的朵朵鲜花,流光溢彩、芳香扑鼻。下次来,可以品品羊肚菌、猕猴桃,看看朝阳山上大风车、熊家河畔矿泉水。 乡志有“乡名由来”条目,阅后方知,这里地下水源充足,称作泉井,明洪武年间建有泉井龙王庙。明末,李自成义军在此突破明军围困,获胜后重修龙王庙,改地名泉井为全军。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滋养全军发展的珍贵甘霖,既有古朴的泉井,更有革命的初心。重走一趟,红二十八军的红色记忆愈加鲜明,那些年的坚守,传递给了新农人,他们在这片敢于胜利的土地上,不断迈出山区、库区、景区振兴的坚定步伐。 大家离开时,带一把肾形黄豆作种子,捎一袋葛根茶或金龙玉珠茶作纪念,收藏绵延醇厚的全军味道。各地前来的参观者,住一晚兰花庄园,吃一碗葛根粉,品一道豆腐宴,喝一杯金龙玉珠茶,不觉中会感到“你在全军,唤我全程;用你十全,赐我十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