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卫生保健·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急性阑尾炎从确诊到康复的关键守护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01日    来源:皖西日报

  一、急性阑尾炎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急性阑尾炎?阑尾是盲肠末端的细长管状结构,长约5-10厘米。当粪石、寄生虫或淋巴增生阻塞管腔时,细菌滋生引发炎症,导致阑尾充血、坏死,甚至穿孔引发腹膜炎。
  2.典型症状与诊断。典型症状:转移性右下腹痛(初始上腹或脐周隐痛,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恶心呕吐、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检查手段:医生通过麦氏点压痛检查、血液分析(白细胞升高)、超声/CT影像综合判断,急诊确诊率可达95%。
  二、术前护理:为手术做好准备
  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以手术为主(阑尾切除术),病房护理需在术前稳定病情并做好手术准备。病情监护:每2-4小时监测体温、脉搏、血压,腹痛突然减轻后加重需警惕穿孔。严格禁食:术前6小时禁食固体食物,2小时禁水,防止麻醉误吸。心理支持:用通俗语言向患者解释腹腔镜手术流程(3个小切口,手术约40分钟),告知术后可能有短暂胀气痛,缓解焦虑。
  三、术后护理:分阶段促进康复
  1.术后早期(24小时内)。体位管理: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可减轻腹部张力,促进腹腔渗出液引流。伤口护理: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渗液,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腹腔镜手术伤口较小,但仍需避免沾水。疼痛管理:按医嘱使用止痛药物,指导患者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减少牵拉痛。早期活动:术后6小时可在床上翻身,24小时后尝试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和下肢静脉血栓。
  2.术后中期(2-3天)。饮食过渡:术后第1天:肛门排气后可饮少量温水,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米汤、藕粉)。术后第2天:若胃肠功能恢复良好,可尝试半流质饮食(粥、面条)。禁忌食物:避免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以及辛辣、油腻饮食。肠道功能恢复:若腹胀明显,可配合热敷腹部或按医嘱使用促进肠蠕动的药物。
  3.出院前准备。并发症预警:体温>38.5℃、切口渗脓、持续腹胀需立即报告医生。居家护理:术后7天内避免提重物、剧烈运动。腹腔镜5天后可淋浴,开腹手术需拆线后48小时(约术后10天)。
  四、特殊人群的护理要点
  1.儿童患者。警惕非典型症状:拒食、哭闹、蜷缩体位。术后用安抚玩具分散注意力,避免剧烈哭闹增加腹压。
  2.老年患者。症状隐匿,易延误治疗,术后加强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防肺炎。
  3.孕妇患者。妊娠期阑尾炎易被误诊(子宫增大导致阑尾移位),需结合超声或MRI明确诊断。术后需密切监测胎心,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
  五、预防并发症的“三大关键”
  1.警惕异常症状。若术后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持续高热(>39℃)或寒战;剧烈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伤口渗液呈脓性或伴有恶臭。
  2.科学饮食管理。术后1个月内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逐步增加膳食纤维(如蔬菜、水果),预防便秘。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胃肠负担。
  3.促进康复的小技巧。呼吸训练:术后每日进行深呼吸练习(用鼻吸气、缩唇呼气),预防肺部感染。腹部按摩: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记录体温:出院后每日测量体温,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六、常见误区与答疑
  误区1:阑尾炎可以靠吃药治愈?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手术是唯一根治方法。抗生素仅用于术前控制感染或无法手术时的临时治疗,拖延手术可能增加穿孔风险。
  误区2:术后必须严格卧床?早期活动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但需避免突然坐起或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
  误区3:阑尾切除后免疫力会下降?阑尾并非免疫器官,切除后对免疫功能无显著影响。部分研究认为,儿童阑尾切除可能略微增加肠道菌群紊乱风险,但可通过饮食调节改善。
  急性阑尾炎的病房护理需要医患双方密切配合。通过科学的术前准备、分阶段的术后管理以及并发症的主动预防,大多数患者可在1-2周内顺利康复。家属需注意患者的情绪支持和饮食照料,帮助其平稳度过治疗期。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 姚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