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急腹症的五大“高危信号”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31日 来源:皖西日报
当突如其来的腹痛让人蜷缩在地、冷汗淋漓时,许多人会将其归咎于“吃坏东西”或“肠胃受凉”,试图用热水袋或止痛药缓解。然而,有一种腹痛如同身体拉响的红色警报,它可能意味着腹腔内脏器正在经历穿孔、梗阻、出血等致命危机——这就是“急腹症”。急腹症从发病到器官坏死可能只需数小时,而能否在“黄金时间窗”内识别危险信号,往往决定着生死结局。急腹症并非单一疾病,而是涵盖数十种腹腔急症的统称。无论是阑尾化脓、肠管绞窄,还是胆囊结石嵌顿、脾脏破裂,其共同特点是病变进展呈“雪崩式”恶化。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急腹症的早期识别比治疗本身更为关键。 第一高危信号——疼痛的“爆发模式” 普通腹痛多呈渐进性加重,而急腹症的疼痛往往毫无征兆地“炸裂”。当疼痛在10分钟内达到顶点,且程度远超日常体验(如患者常描述“像被电钻穿透腹部”或“有火在腹腔燃烧”),需立即警觉。胃溃疡穿孔者的疼痛类似“滚烫的刀刺入上腹”,疼痛指数直逼满分10分;宫外孕破裂时的下腹剧痛则伴随肛门坠胀感,仿佛“有铁钩从体内撕扯”;主动脉夹层引发的腹痛常向腰背部放射,患者甚至能清晰感知“撕裂感沿血管走向蔓延”。这类疼痛无法通过改变体位缓解,服用常规解痉药也收效甚微,是身体发出的最高级别求救信号。 第二高危信号——疼痛的“侵略性扩散” 急腹症的疼痛具有强烈的“领土扩张欲”。初始可能局限于上腹、脐周或下腹某一点,但数小时内便会吞噬整个腹腔。例如,阑尾炎早期疼痛多集中在肚脐周围,随着炎症波及腹膜,疼痛会“迁移”至右下腹并固定于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交界处);胆囊炎患者的疼痛可从右上腹向右肩胛骨放射,形成“疼痛通道”。更危险的是,当患者轻按腹部便引发剧烈反跳痛(即按压后突然松手时疼痛加剧),或腹肌紧张如木板,这往往提示炎症已突破脏器包膜,形成弥漫性腹膜炎——这是急诊手术的绝对指征。 第三高危信号——与疼痛共舞的“死亡搭档” 单纯的腹痛或许可以观察,但当疼痛与特定全身症状“联手”时,危险系数呈几何级增长。体温升至38.5℃以上并伴有寒战,暗示感染失控(如化脓性阑尾炎或肝脓肿破裂);呕吐物从食物残渣变为黄绿色胆汁,最后呈粪臭样液体,标志着肠梗阻已进展至晚期;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120次/分钟)则指向失血性休克,常见于肝脾破裂或异位妊娠大出血。这些症状组合如同死神敲击的摩斯密码,每出现一项,生存几率便衰减一分。 第四高危信号——人群的“疼痛密码” 急腹症在不同人群中穿着迥异的“伪装服”。老年人因痛觉迟钝,可能仅表现为食欲减退和精神萎靡,但血压骤降和意识模糊已暴露肠系膜血管栓塞的危局;儿童无法准确表达疼痛,但阵发性哭闹、双腿蜷曲拒按腹部,加之果酱样血便,几乎是肠套叠的“标准画像”;育龄女性突发下腹剧痛伴阴道流血,无论是否确认怀孕,都必须优先排除宫外孕破裂——这个年龄段的急腹症患者中,每4例就有1例与妇科急症相关。 第五高危信号——病史与诱因的“死亡关联” 某些急腹症与患者的既往史存在“致命羁绊”。胆囊结石患者在大快朵颐油腻美食后突发右上腹绞痛,极可能是结石嵌顿诱发急性胆囊炎;长期便秘者出现腹胀如鼓、肛门停止排气,需警惕粪石性肠梗阻;甚至轻微的外伤(如跌倒时撞击扶手)也可能导致迟发性脾破裂,这种“温和”的腹痛常在受伤后数小时才显露狰狞面目。既往病史如同一本隐藏的密码本,帮助医生在纷乱的症状中破译疾病真凶。 面对急腹症,错误的家庭处理堪比“火上浇油”。热敷腹部会加速炎症扩散,喂食喂水可能造成术中反流窒息,自行服用止痛药则像用幕布遮盖燃烧的舞台——看似症状缓解,实则延误抢救。唯一正确的应急措施是:让患者保持侧卧屈膝体位以减轻腹肌张力,记录疼痛起始时间、性质变化及伴随症状(如呕吐物颜色、排便情况),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就医时务必携带既往检查报告和用药记录,这些资料能为医生争取宝贵的诊断时间。 腹痛是人体最复杂的警报系统,而急腹症是其最尖锐的哨音。当疼痛符合“突发剧痛、持续扩散、全身危象、人群特征、病史关联”五大高危信号中的任意一项,请摒弃“再观察看看”的侥幸心理。在急腹症的战场上,时间不是金钱,而是生命本身。 (六安市人民医院西院区急诊外科 陈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