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乳腺癌患者的春季心理呵护
皖西日报
作者:杨娟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27日 来源:皖西日报
乳腺癌发病率已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成为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疾病。我国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约42万例,其中超过60%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抑郁等不适。女性本身心思细密,心灵脆弱,外加肿瘤疾病影响,就更加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乳腺癌患者易恐、易悲、易喜、易忧、多愁善感、多思善忧。春季,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是心理情绪波动的高发期,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更易受内外环境变化影响,出现身体与心理的不适。在这春暖花开、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里,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和加强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全方位呵护她们的身心健康。 一、春季为何成为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高危期? 1.生理与治疗的叠加效应引发心理的不适。手术的创伤造成患者长期缺乏自信,一定程度产生社会交往的自卑感。化疗药物、靶向药物长期治疗致的毒副反应,表现为脱发、肢体的麻木、疼痛、肿胀等,进一步损伤了患者的心理健康。漫长的内分泌治疗,导致患者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体内激素的分泌不足,引起睡眠障碍和情绪的波动。春季昼夜温差大,气温乍暖还寒,身体一时不能适应,会导致睡眠节律紊乱,加剧患者紧张、焦虑情绪。研究显示,接受化疗的患者在春季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较其他季节高出23%。 2.外界环境的繁花似景,对比自我,引发个人心理落差。春天自然界焕然一新,景色秀美,乳癌患者看到外界环境万物复苏的景象,常常望景生悲,联想到自己手术造成身体受创,因脱发、皮肤色素沉着引起外貌受损,不免感慨万千。有研究发现,针对200名乳腺癌患者的调查发现,78%的患者在春季对自身形象变化更为敏感,其中45%因此回避社交活动。 二、春季,乳腺癌患者自我如何加强心理呵护? 1.接触自然,释放压力。春生夏长,增加户外活动。春季阳光温和,适当散步、踏青能改善不良情绪。建议选择人少、空气清新的公园,避免过度劳累。春季日照时间增长,可每天晒太阳15-20分钟(避开强紫外线时段),帮助调节褪黑素水平,改善睡眠和情绪。 此外,春季易出现困倦乏力,需保持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午间可小憩15-30分钟,但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夜间睡眠。最后还要注意饮食调养,疏肝理气。中医认为春季对应肝脏,饮食上宜少酸多甘,多吃枸杞、荠菜、山药、红枣等养肝食物,避免油腻辛辣。 2.移情易性,舒畅情志。适度运动释放情绪,选择低强度运动:如瑜伽、太极、八段锦等,既能增强体质,又通过呼吸调节情绪。体质较好的患者可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提升体内内啡肽分泌,舒畅心情。此外,培养绘画、音乐、写作等爱好,通过这些方式表达情绪。例如记录康复日记,或聆听舒缓音乐,欣赏美丽画卷等。转移自身对负面情绪的注意力,达到调节心态、改善情绪的目的。 三、社会和家庭如何支持患者搞好心理呵护? 1.社会支持。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及医疗系统的综合支持。通过社区和医疗机构普及乳腺癌调护知识,减少患者焦虑、自卑感,增强患者自信、勇气、和生活的获得感。可以通过建立病友俱乐部、召开患教会、健康养生讲座、心理咨询门诊等方式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与心理调适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鼓励患者加入互助团体,分享经验,获得情感支持。社会公益组织可提供经济援助、康复资源,减轻患者负担。 2.家庭保障。亲情是治愈疾病的最佳良药。家人需主动倾听患者感受,避免否定其情绪,给予充分理解。通过陪伴、鼓励,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协助患者管理治疗日程、药物及生活起居,减轻其身体负担。共同参与康复活动,如散步、旅游,提升患者安全感。家庭成员可向医师咨询,学习心理辅导,帮助患者避免自身情绪困扰。保持开放沟通,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增强家庭凝聚力。 春天是令人思绪万千的季节。乳腺癌患者在春天最容易产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因此,这一季节需特别注意呵护她们的身心健康。心理护理需兼顾自然节律与个体差异,通过环境适应、情感释放和社会家庭支持的综合护理,才会帮助患者健康快乐生活。 (六安市中医院肿瘤放疗科 杨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