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二十载的“春天之约”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27日 来源:皖西日报
“可把你们又盼来了!” 3月19日上午,上海市静安区公兴路5号的六安驻沪联络处内,年逾古稀的老军工、老知青们早早来到这里,等待从六安赶来的医保志愿者为他们办理医药费报销等事宜。春日暖阳透过窗户,映照着现场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 三天后的3月22日,同样的温馨场景在江苏省南京市中山北路的华江饭店内重现。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医保志愿者们面带笑容,有条不紊地为每一位到场的“老朋友”服务,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如春日繁花般绽放。 这,便是六安医保志愿者与外驻退休的老军工、老知青们延续了整整二十载的“春天之约”。 时光悄然倒回至20世纪六十年代。那时,上海、南京等地一大批热血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地处大别山区的六安,投身于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他们挥洒青春汗水,为国防事业添砖加瓦。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三线”建设逐渐成为历史的记忆,这些老军工、老知青们大多选择退休后回原籍居住。随着岁月流逝、年龄渐长,异地就医报销的漫长路程,成了老人们难以承受之重。 六安医保志愿者与老军工、老知青们的“春天之约”始于2005年。六安市医保中心四级调研员袁家发回忆道,当年有几位上海退休老知青来电咨询回六安报销医药费的事宜,正巧当时有工作人员要赴上海出差,遂与老人们约好时间,抽空在上海为他们办理了相关业务。“没想到这个临时安排,竟然延续至今。”袁家发感慨道。 从那以后,六安医保志愿者仿若执着的“候鸟”,每年都要踏上“南飞”行程,前往退休老军工、老知青群体聚居的上海、南京,现场为他们提供医药费报销、慢性病申报等医保服务。这份跨越了大别山与大上海的“山海”承诺,仅在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短暂中断一年,到今年,这个温暖的约定已悄然走过二十载风雨。 在此次上海服务现场,79岁的原安客总厂退休职工江德宝一大早就带着积攒的医药费单据赶来。在六安医保志愿者热情周到的服务下,每一张单据很快有了“着落”。老人感慨不已:“以前回六安报销医药费,每次至少得折腾两天,年纪大了着实吃不消,后来六安医保每年把服务送上门,真是暖到我们心坎里了。我没想到,他们竟然坚持了这么多年,年年都来,这份情谊我们记在心里!” 二十年的坚守,让六安医保志愿者们与老人们早已熟稔如亲人。从见面时热情地嘘寒问暖,到帮助老人整理杂乱的医药费票据,再到倾听他们的诉求并认真处理,无论是费用报销的疑问还是对医保政策的不解,志愿者们都一一耐心解答。志愿服务现场的每一个环节,都凝结着六安医保志愿者的热忱与温情,每一个举动都传递着对老人们的关怀与尊重。 现场志愿者、市医保中心待遇审核科科长陈冉坦言:“我们志愿者都来自医保窗口一线,日常工作排班很紧,能挤出几天时间不太容易,所以每次上门服务时间都非常宝贵。”她说,正因为如此,每次大家都分秒必争,只为能服务好每一位老人。令陈冉格外感动的是,尽管志愿者人手有限,但老人们都心平气和地等待,没有一句抱怨。“有的老人还悄悄送来点心、水果,用这种质朴的方式来表达谢意。看到这些,我们心里满是温暖。” “综合考虑两地老军工、老知青的人数等多方面因素,今年我们在上海的志愿服务安排了2天时间,南京安排了1天,大约服务了210人次,处理了5210份票据。”袁家发已连续参加5次“候鸟式”服务活动,他说,这20年累计服务外驻退休老军工、老知青等群体近万人次,为他们办理医药费用报销总计4000多万元。 (下转二版) 采访札记 “候鸟”南飞,致敬奉献 春风又度,芳华再续。六安医保志愿者又一次如约赶赴这场跨越山海的“春天之约”。他们以“候鸟”般的执着,将医保关怀化作春风细雨,细细滋润着老军工、老知青的心田,让老人们真切感受到“第二故乡”那从未忘却的牵挂,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一抹温暖而明亮的色彩。 二十年“候鸟”南飞路,不仅是老区医保的温暖叙事,更是老区人民对奉献精神最诚挚的礼赞。这场延续二十载的温情接力,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早已超越了医保服务的范畴。它是六安这座城市,向曾经挥洒青春汗水、奉献热血力量的建设者们,致以的最崇高敬意,更是“人民至上”理念最生动、最有力的例证。 (上接一版) 年复一年的“春天之约”,早已成为老人们翘首以盼的特殊时刻。“有的老人虽不办理报销,但只要得到消息,也会兴致勃勃来到现场。”市医保中心三级调研员高先兵说,他们在现场或是与老友紧紧相拥,回忆往昔峥嵘岁月,或是满怀好奇地打听六安近况。“我们也会在办理业务的间隙,跟他们讲一讲如今六安的新面貌,每一个变化都让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 “实际上,现在大部分异地就医费用可以联网结算了,但是考虑到这些老人对相关医保政策不熟悉,对很多新的流程和操作难以掌握,再加上对老知青的帮困政策具有特殊性,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这一活动坚持下去。”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守富刚刚到任不久,听闻这一暖心举措后,当即表示全力支持,此次专门带队,并邀请部分老人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六安医保工作的意见建议。他现场承诺:只要还有一位老人需要,每年一次的“候鸟”服务就不会“停飞”。 二十载风雨兼程,坚定奔赴“春天之约”,六安医保志愿者以“候鸟式”服务搭建起了一座跨越地域的“连心桥”。3月19日,74岁的退休老军工陶多华老人在上海志愿服务现场办好医药费报销事项后,紧紧握着六安医保志愿者的手,激动地说:“你们让我知道,大别山从没忘记我们!这几年听说六安与上海结成了对口合作关系,我们打心底感到激动,对我们来说,这就是‘亲上加亲’了!我以后一定要‘再回家看看’,身体允许的话,还要‘常回家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