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副 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六安才产瓜片茶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06日    来源:皖西日报

  刘千荣

  办公室新来的女同事,是位嫁到上海的北京姑娘。一天刚上班,她一提鼻子说是闻到一股特别的茶香味。三个人的办公室,另外一位小姑娘整日喝饮料。北京姑娘很快判断出茶香是从我的杯子里飘散出来的,便操着一口京片子问刘老师您喝的是啥好茶呀?
  我端起杯子,抿下一口甘香的茶水,慢条斯理答道“六安瓜片”。
  “嘿,刘老师,我问您喝的是什么好茶?您咋和我扯你们老家的什么瓜片呀?这都哪跟哪啊!”新同事来时我曾自报家门,所以她知道我是六安人。见这位快人快语的北京姑娘误会了。我忙解释我喝的是六安瓜片茶,没和你瞎扯呀。北京姑娘也笑了说“合着还有这种茶呀,我还以为是瓜片呢。”“当然了,唯有六安的瓜片才能被称之为茶”,我颇为得意地开玩笑说。
  我开始向新同事普及有关六安瓜片茶的知识,说这六安瓜片和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一样,位列全国十大名茶。特地提到《红楼梦》里贾母也向妙玉说起六安瓜片,当然贾母说的是她不喜欢喝,或许那会的情境不适合喝瓜片,但贾母是名著里的名人,被名人点名不喜欢的物品也容易出名,就像林黛玉和贾宝玉等人说不喜欢李义山的诗一样,可能反而使得李诗流传更加广远。因此,贾母算是六安瓜片的特殊形象代言人。
  北京姑娘听完我的介绍,说不管贾母喜不喜欢,她闻着这瓜片茶倍儿香,让我下次回六安老家给她带点,她父母、公婆都喜欢喝茶。
  我满口应允,不过还没有等我找到回六安的机会,却被单位指派到南京出差。对于每年春天的例行工作任务,我已经习以为常。住进酒店,我和同住一室的搭档,从行李箱里往外掏各自的“家当”。同事爱喝茶,拿出大包装的黄山毛峰茶。我顺手扔给他小包装的六安瓜片,同事拿起看了看外包装,虽随口赞道“一看就是好东西!”却是漫不经心地放在自己的桌上面。
  此前出差我曾向这位上海同事介绍过六安瓜片,他知道是我家乡的特产。见我新拆开一袋,伸头看了看问:“瓜片怎么会是这样呢?”“那瓜片应该是啥样呢!”我反问,同事未作答,面露狐疑之色。后来,我偶然听到他和同行的另一位同事说起,他看到过一位朋友杯里泡着的瓜片和我袋子里的不一样。我大概明白同事为何存疑,他看到的不一样的瓜片,可能认为会有真假之别、优劣之分。直到有一天,他看到我倒掉泡残剩的茶叶,才幡然悔悟道我泡开的瓜片和他以前看到的一样。
  合作单位来了两名工作人员与我们洽谈事宜,其中一个年龄稍大,自称老家在高邮的沈先生,未及落座看到同事桌上那包瓜片,立刻圆睁双目,如见天外之物,惊讶不已问同事哪来的六安瓜片,乖乖隆地咚,这可是好东西!同事颇为自得,一指我说:“刘老师带来的!”沈先生拿在手上,才发现还没拆装,说他久闻瓜片大名,就是没见着啥样子。到底是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家乡出来的人,还真是情趣高雅,博闻强记。
  我连忙递到他手边说我这有拆开的。沈先生态度极为谦恭,伸双手如接珍宝接过去看了看,闻了闻,笑说:“就是茶叶呀,我还以为真的是瓜片呢!”“只有六安才产瓜片茶啊,就像你们高邮专出双黄鸭蛋一样。”我边说边为他们三人各沏上一杯,三人特高兴说喝到传说中的瓜片了。
  客人走后,同事把我送他的那包瓜片立马藏了起来。我问他怎么不喝?他说自己喝已经开封的毛峰。物以稀为贵,过几天等领导们来慰问指导时,拿瓜片招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