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的诗意茶香
皖西日报
作者:李沐宸
新闻 时间:2025年02月27日 来源:皖西日报
近日,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堂“走进六安茶 寻味中国年”的小记者公益实践课,让我们跟随小记者的文字,与孩子们共同领略六安茶以及剪纸艺术的魅力。
小记者 李沐宸 前不久,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小记者中心开展了“探索六安茶 寻味中国年”的活动。 看到活动通知,我立刻报名了,因为我的家乡就在“六安瓜片”的核心产区,能了解更多关于六安茶的知识,我很期待。 当天上午,我早早起床,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妈妈一起去活动地点——中央公园里的六安市民文化交流中心。 为我们上课的是国家一级茶艺师刘莹莹,她的声音温柔,课程内容既丰富又有趣。听了讲解,我了解到六安不仅有“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六安瓜片”,还有“霍山黄芽”、“黄大茶”、“黄小茶”、“舒城小兰花”、“红茶”、“篮茶”等茶叶品种。 刘老师还冲泡了多种六安本地茶叶,还给我们发了品茗杯,让我们品尝茶汤。我们通过观茶、识茶、闻茶、辨茶来感受茶叶的不同。刘老师还详细说明了六安茶的分类,如“绿茶”、“黄茶”、“红茶”,以及这些茶适合哪些人群,如:红茶适合女性喝,绿茶可以在吃大餐之后解腻,等等。 我学到了很多丰富有趣的茶文化。 小记者 毛薪睿 周末,阳光透过窗户撒在我的床头,我猛地从床上蹦起来,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迫不及待地穿上我的小记者马甲,戴上小记者证。今天是我期待了一周的“走进六安茶 寻味中国年”茶文化实践公益课活动。 课堂上,国家一级茶艺师刘莹莹老师先从爱茶人士白居易的故事说起,一边说故事,一边泡六安瓜片给我们观察。从外形上看,六安瓜片的叶片修长,颜色墨绿中带着一丝油润的光泽。干茶的条索紧结,就像一个个小巧的麻花,微微卷曲着,凑近细嗅,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这香气像是山林间草木混合着晨露的气息,清新而雅致。 当热水注入,茶叶开始舒展身姿。它们在水中上下翻腾,宛如在进行一场优美的舞蹈。渐渐地,叶片渐渐舒展开来,变得饱满而嫩绿,茶水也随之变成黄绿色,清澈透亮。品尝起来,最先感受到的是那微微的苦涩,就像是学习中的一点小挫折,但片刻后,就是甘甜,那是一种独特的清甜,如解题后的茅塞顿开。 活动结束时,刘老师送了我们正确回答问题的小记者每人一包红茶。我一到家就迫不及待地烧了一壶开水,想要再次体验六安茶的独特魅力。我先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点红茶,放在透明的玻璃杯中。把开水缓缓地倒入杯中。不一会儿,茶叶的颜色渐渐变深,由绿转为深褐色,它的味道与瓜片比多了一股淡淡的奶茶味,还有点微甜。感觉加点鲜奶就是我们平时爱喝的奶茶了。 六安茶,它不仅是一种饮品,还是大别山的灵魂,是六安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华茶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魅力,静静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指导老师 李伟伟
小记者 黄皓宣 今年正月十一,我们在六安市民文化交流中心参加了由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组织的“走进六安茶 寻味中国年”小记者新春实践活动。 这次活动让我大开眼界,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茶的知识,还深刻感受到六安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六安是茶的故乡,这里盛产各种名茶,有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金寨红茶、黄大茶、黄小茶等。我认真学习了泡茶、观茶、闻茶、品茶的技巧,发现茶香芬芳、茶规多样。 国家一级茶艺师刘莹莹老师告诉我们,六安茶文化历史悠久,自古就是产茶的胜地,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末年,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都提到了六安瓜片,敬爱的周总理更是对六安瓜片喜爱有加。听到这些,我为家乡的茶感到骄傲和自豪。 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六安茶有着独特的夜露工艺。白天茶叶在阳光下晾晒,晚上则吸收露水,仿佛在“汲取日月精华”。正因为这种工艺,它具有祛湿解毒的功效,夏天饮之味甘甜清热解渴,冬天饮之味甘苦清肺。 作为一名六安人,我觉得茶的意义还不止如此。茶更是一种礼,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茶是待客之道,走亲访友、公务接洽等上茶是基本的尊重,我想这就是茶叶被奉为“国之饮品”的重要原因吧!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学到很多关于六安茶的知识,还深刻体会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是一年春,来六安吧,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湿壶、润茶、浸杯,偷得浮生半日闲! 指导老师 何恩莹 小记者 韩天睿 不久前,我在六安市民文化交流中心参加了由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组织的“走进六安茶 寻味中国年”小记者新春实践活动。国家一级茶艺师刘莹莹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六安茶。 刘老师说六安茶的制作工艺很复杂,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茶农的心血。最让我兴奋的就是观茶品茶环节啦,我发现霍山黄芽的颜色和其他茶叶不太一样,闻起来香香甜甜的。我学到了好多辨别不同类型茶叶的方法。 之后,梅花小学的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中国年俗与剪纸课。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我也学着老师的方法来剪图案,不一会儿,我自创的图案跃然出现在彩纸上。 这次活动让我了解了很多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把这些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下去。我还会把学到的茶文化知识分享给我的好朋友,让他们也感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指导老师 朱成红
小记者 王裕禾 六安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首流淌在时光里的诗。 在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组织的“走进六安茶 寻味中国年”小记者新春实践活动中,国家一级茶艺师刘莹莹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六安茶的种类:“六安,这座被茶香浸润的城市,自古便是茶的故乡。茶的种类很多,有瓜片、黄大茶、篮茶……”听到“篮茶”时,我忍不住好奇地问:“老师,篮茶真的是蓝色的吗?”刘老师笑了笑,耐心地解释道:“此‘篮’非彼‘蓝’,篮茶泡出来是红色的,属于红茶。”原来,茶的名字里藏着这么多学问!接着,老师拿出几种茶叶,准备泡茶让我们品鉴。“等茶泡几分钟,你们可以闻一闻气味,再品尝。” 当茶香渐渐弥漫开来时,我依次闻了几种茶,印象最深的是红茶。刘老师问我:“你闻了这么多茶,觉得红茶的味道如何?”我回答:“闻起来非常香,有点像奶茶的味道。”老师点点头:“没错,其实奶茶里用的茶就是红茶。”听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喝过红茶! 随后,刘老师带我们品尝红茶。她提醒我们:“每人一个小杯子,倒茶时不能倒满,因为茶满意味着赶人走。”我小心地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红茶入口香气浓郁,略带一丝苦味。我觉得,正是这淡淡的苦味赋予了红茶独特的灵魂,如果没有它,红茶反而会显得单调。这一刻,我仿佛感受到茶农们辛勤劳作的汗水,也体会到六安茶文化中那份含蓄而深沉的情感。 我们在茶艺课上了解到,喝茶对身体有很多好处,但也不能过量。茶中含有茶多酚,适量饮用可以提神醒脑,但喝多了可能会让人兴奋,影响睡眠。我不禁感叹:原来喝茶也有这么多学问! 茶不仅是一种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泡茶时,静心观茶,看茶叶在水中舒展,如同生命的绽放;品茶时,细细感受茶香在口中流转,仿佛在与自然对话。这种仪式感,让茶成为连接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纽带。这种“茶倒七分满”是对生活分寸感的把握。 六安的茶,是山水的馈赠,是岁月的沉淀,更是文化的传承。无论是六安瓜片的历史厚重,还是霍山黄芽的清新雅致,亦或是金寨红茶的醇厚甘甜,每一种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皖西的诗意与美好。 指导老师 何恩莹 小记者 朱宝元 在“走近六安茶,寻味中国年”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小记者活动中,朱成红老师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述中国年的习俗,我听得入了迷,那些原本模糊的传统习俗一下子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以前过年,我只知道穿新衣、收红包,却不明白背后藏着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寓意。 最让我惊喜的是,我发现年俗和六安茶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过年时,人们会用六安茶来招待客人,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和祝福。热气腾腾的茶汤,飘散着淡淡的茶香,为节日增添一份温馨和惬意。在了解这些之后,我再喝茶时,似乎能从那一口口茶汤中,品出浓浓的年味和人情味儿。 这次活动,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大门。我决定回家后,把这些有趣的年俗知识讲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听。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用心去传承,这些传统文化的瑰宝一定会在我们手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指导老师 朱成红 小记者 何倩倩 周六,我参加了“走进六安茶 寻味中国年”小记者新春实践活动,进入到六安茶的精彩世界,体验到一场前所未有的奇妙之旅。 活动刚开始,国家一级茶艺师刘莹莹老师的讲解,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对六安茶认知的大门。原来,六安茶家族如此庞大,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黄小茶、黄大茶、红茶,还有小兰花、篮茶,每一种六安茶都有着独特的身世和魅力。 在互动环节,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察六安瓜片。它的叶片看起来扁平,绿中泛黄,表面还有一些细细的纹理,就像是大自然精心雕刻的艺术品。凑近闻一闻,那股清新的香气瞬间钻进我的鼻腔,混合着淡淡的草香和花香,让人心旷神怡。我轻轻地拿起一片,感受着它的质感,微微的粗糙中带着一丝柔韧,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它从茶树到茶杯的奇妙旅程。 当学着冲泡六安瓜片时,我更是被深深震撼了。热水注入的瞬间,茶叶像是被唤醒的精灵,在水中欢快地翻滚、舒展。不一会儿,清澈的水渐渐染上淡淡的绿色,那股清香也愈发浓郁。我小心翼翼地端起茶杯,轻轻抿上一口,先是微微的苦涩在舌尖散开,紧接着便是满口的甘甜,那滋味在口腔中回荡,让人回味无穷。 这次与六安茶的相遇,让我深深着迷。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些关于六安茶的奇妙发现分享给爸爸妈妈,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六安茶的魅力! 指导老师 朱成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