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中风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2月15日    来源:皖西日报

  中风是中老年人中的常见疾病,中风后患者常表现出运动、感觉、言语、吞咽等各种功能障碍,其中吞咽功能障碍发病率可以达到30%-80%。该项功能障碍可以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营养不良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患者可能会出现呛咳、误吸等,导致肺部感染,甚至还有可能导致窒息等严重后果,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正常人体生理结构中,咽喉部有一个小小的开关“会厌”,在进食时,会厌关闭,食物进入食管下到胃中。罹患中风后,“会厌”的“开阖”便不再灵敏,如果进食时没来得及关闭,便会导致食物进入气管,轻者引发吸入性肺炎,重者可能导致窒息,危及生命。
  如何发现患者是否有吞咽功能障碍?可以在日常照护过程中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患者常出现流口水、进食或饮水时出现呛咳、进食过程中需要频繁清理口腔或食物粘在口腔或喉部、声音变哑或变湿、反复不明原因的发热等,均要考虑是否存在吞咽功能出现障碍。
  吞咽功能障碍如何评定?吞咽功能障碍会引起诸多并发症,因此应针对吞咽功能障碍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了解是否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及吞咽障碍的类型、严重程度、预后,找出吞咽障碍过程中的具体靶点,可以为制订康复治疗方案、指导安全喂食和健康宣教提供客观的依据。
  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摄食前的一般评价:包括基础疾病、全身状态、意识水平等。
  2.摄食——吞咽功能评价:通过观察口腔功能(如口唇闭锁、舌部运动等)和吞咽功能(如饮水试验、反复唾液吞咽测试等)来评估吞咽的具体问题。
  3.摄食过程评价:如食物残留、噎食、咽部不适感等。
  4.辅助性检查:包括电视荧光放射吞咽功能检查、电视内窥镜吞咽功能检查、超声检查等,以进一步明确吞咽障碍的具体原因和程度。
  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包括如下项目:
  1.基础训练
  口面部肌肉训练:通过唇、舌、颊肌的运动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寒冷刺激:使用冰冻的棉棒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促进吞咽反射的恢复。
  声带内收训练:通过发“a”音或咳嗽训练,增强声带的闭合功能,减少误吸。
  2.进食训练
  调整吞咽姿势:如仰头吞咽、低头吞咽、侧方吞咽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吞咽姿势。
  选择合适的进食工具:如浅而小的扁平勺、缺口杯或流量控制杯、有吸附盘的碗等。
  注意进食环境和姿势:进食时周围环境应安静,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喂食者与患者在同一视线水平。
  控制进食量:根据患者的一口量进食,一般泥糊状食物5-10ml、液体不超过20ml。一口喂完再喂下一口,每咽一口都要检查口腔有无残余。
  3.针灸治疗
  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采用辨证取穴,通过影响经络的阴阳平衡与经络气血,来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作用。现代研究也表明,针刺可以通过改善神经信号传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增强吞咽反射与肌肉协调。
  4.物理治疗
  颈部肌肉推拿:通过按摩、推拿颈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吞咽功能。
  电刺激治疗:使用电刺激仪器刺激咽喉部肌肉,增强肌肉收缩力,提高吞咽效率。
  5.间歇性经口管饲治疗
  间歇性经口管饲与常规的“胃管”管饲相似,都是通过软管将食物输送到胃内。但前者强调在患者有营养需求时再放置导管,并在喂食结束后将导管拔除,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接受度和舒适度,减少吸入性肺炎等不良情况的发生,还可以有效避免鼻胃管长期留置在患者体内,从而减少因长期置管引发的鼻胃管综合征。另外该技术还能对患者的舌部及咽部肌群进行反复刺激,促进肌肉收缩,减轻肌肉痉挛的程度,增强吞咽反应,恢复咽喉部的肌肉力量,进而促进其吞咽功能的康复。
  6.心理治疗
  吞咽障碍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治疗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康复治疗需要在康复医师在康复评定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指导,循序渐进,同时应有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参与,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此外,家庭成员的参与和支持对康复治疗效果也至关重要,包括正确的喂食方法和护理技巧,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等。
       (六安市中医院康复二科 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