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知多少
皖西日报
作者:王菊
新闻 时间:2025年01月22日 来源:皖西日报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可能会遇到排便时肛门剧烈疼痛的情况,这种情况往往让人痛苦不堪,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这种疾病就是肛裂。肛裂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痔疮,位居第二。 肛裂是指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全层纵行裂开,或形成梭形溃疡的一种疾病。肛裂多发生于肛门后正中处,少数发生在正前方处。检查时可见肛门处有一梭形或椭圆形的溃疡面,触之疼痛明显。 肛裂的形成通常是由于肛管皮肤受到外力损伤,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最终形成溃疡。肛裂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便秘是导致肛裂的主要原因之一。便秘患者大便干硬,排便时需要用力过猛,干硬的大便容易损伤肛管皮肤,导致肛裂的发生。此外,排便时间过长、蹲厕时用力过猛等也会增加肛裂的风险。肛门内括约肌的病理性痉挛会导致肛管压力增高,使得肛管皮肤在排便时更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引发肛裂。这种情况常见于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因素影响下。肛门湿疹、慢性皮炎等局部感染性疾病会导致肛门皮肤弹性减弱,易发生撕裂。此外,肛窦炎、肛乳头炎等肛门邻近组织感染,感染经腺管进入肛腺,在肛管皮下组织内生成脓肿,破溃后形成溃疡,导致肛裂的发生。还有其他因素,如产后、长期腹泻、某些炎性肠道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肛裂的发生。 肛裂的典型症状包括疼痛、便血、便秘等。肛裂患者最明显的症状是排便时肛门剧烈疼痛,疼痛程度如刀割般,难以忍受。疼痛通常发生在排便时,粪便通过肛管,刺激裂口溃疡,肛门出现撕裂样疼痛或刀割样疼痛,称为排便痛。便后数分钟疼痛减轻或缓解,称为疼痛间歇期。随后因括约肌痉挛收缩,出现剧烈疼痛,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甚至持续至下次排便,称为括约肌挛痛。这种周期性疼痛是慢性肛裂的特征性表现。便血是肛裂的常见症状之一,一般出血量不多,多为滴血或手纸上带血。由于肛裂裂口较浅,出血颜色鲜红。若合并感染,可有脓血及粘液。另外部分肛裂患者还可能出现肛周瘙痒、潮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便秘既是肛裂的病因之一,肛裂反过来又可引起便秘。肛裂患者因排便时肛门剧烈疼痛,常产生惧便心理,从而人为地控制排便,致使大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充分吸收,大便再次干结堆积,便秘加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肛裂可以根据病程长短、裂口新鲜程度、创面情况等进行分类。一期:肛裂初发,裂口新鲜,病程短。创面较浅,边缘整齐,基底新鲜,无明显瘢痕,容易愈合。二期:创缘隆起增厚变硬,有明显溃疡形成,但尚无其他改变。此时肛裂创面弹性差,愈合较困难。三期:除梭形溃疡外,并发裂痔、肛乳头肥大、肛窦炎、潜行瘘管等病理改变。此时肛裂创面纤维化,边缘发硬,或有脓性分泌物产生,形成皮下瘘。 肛裂的治疗目的是止痛和促进溃疡面愈合,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非手术治疗需患者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水的摄入,纠正便秘;适量运动;注意肛门清洁,必要时可口服缓泻剂,软化大便,减少对裂口的刺激与损伤;口服肠道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还可以局部用药物,消炎、缓解局部疼痛,促进创面愈合。中药熏洗坐浴也可以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缓解括约肌痉挛,改善肛周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 对于经久不愈,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慢性肛裂可采用手术治疗。有通过切除肛裂溃疡面,清除病灶,促进创面愈合的肛裂切除术,还有通过切断部分内括约肌,降低肛管压力,缓解括约肌痉挛,促进肛裂愈合的内括约肌切断术。 预防肛裂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定期排便,控制排便时长,不要用力过猛。便后及时清洗肛门,可选择温水坐浴,缓解疼痛。如有条件可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效果更佳。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食中要保证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平时多散步,多进行弯腰或收腹提肛运动,这些对于肛裂的预防和治疗都是有一定效果的。 肛裂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但其带来的痛苦却是不容忽视的。当出现肛裂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六安市中医院肛肠科 王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