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海姆立克急救法:守护生命的紧急技巧
皖西日报
作者:吴炜玮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17日 来源:皖西日报
在育儿的道路上,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平安地成长。然而,意外往往发生在不经意间,尤其是对于好奇心旺盛、活动力强的儿童来说,异物卡喉的情况并不少见。海姆立克急救法,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急救措施,在关键时刻或许能挽救一个幼小的生命。 海姆立克急救法,又称腹部冲击法,是由美国医生海姆立克于1974年发明的。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解除呼吸道异物阻塞,对于儿童和成人均适用。当儿童发生异物卡喉时,他们往往无法发声、咳嗽或呼吸,面色也会迅速变得青紫。此时,家长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急救的时效性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据统计,气道阻塞后,每延误一分钟,患者的生存率就会显著下降。例如,在实际案例中,一名儿童因食物卡喉,仅在两分钟内得到正确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成功脱离危险,而另一案例中,由于延误急救时间,尽管最终取出异物,孩子仍不幸遭受了严重的脑损伤。若异物完全堵塞气管,大脑缺氧超过四分钟,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死亡。因此,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能在关键时刻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对于儿童,施救手法基本相同,但力度需适当减轻。判断力度的适当性非常重要,应当以能够产生明显的冲击效果但不造成儿童明显痛苦为宜。如果力度过大,可能会导致儿童内脏损伤,而力度过小则可能无法有效解除气道阻塞。 对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急救: 1.迅速反应:立即将孩子面朝下放在你的前臂上,手托住孩子的头部和颈部,确保其头部低于身体。 2.背部叩击:用手掌根部在孩子背部两肩胛骨之间连续叩击5次,力道适中,以尝试震出异物。 3.胸部按压:如果异物仍未排出,将孩子翻转过来,面朝上,头部仍低于身体。在孩子胸骨下半段,用两根手指进行5次快速的胸部按压,类似于心肺复苏中的按压手法。 4.重复操作:交替进行背部叩击和胸部按压,直到异物排出或急救人员到达。 而对于3岁以上的儿童,操作步骤则有所不同: 1.站位背后环抱:迅速站到孩子身后,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形成一个拳头状。 2.定位压迫点:将拳头放在孩子肚脐上方两横指的位置,也就是胸骨下方。 3.快速向上挤压:用快速向上的力量挤压孩子的腹部,连续进行5次,每次挤压都要迅速而有力。 4.观察反应:每次挤压后,观察孩子是否已将异物排出。如果未排出,继续进行上述步骤。 在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时,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冷静: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和理智是至关重要的。慌张只会浪费宝贵的救援时间。 2.力度适中:在进行背部叩击和腹部挤压时,力度要适中,既要保证能够产生足够的冲击力以排出异物,又要避免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及时就医:即使通过急救法成功排出了异物,也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确保孩子的呼吸道和身体其他部位没有受到伤害。 海姆立克急救法虽然简单易学,但在实际应用中却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掌握这一急救技能,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家长们也应注意预防儿童异物卡喉事故的发生,儿童由于其生理和行为特点,更容易发生气道异物阻塞。 预防儿童窒息的措施包括: 1.避免给幼儿提供小而硬的食品,如坚果、硬糖和生蔬菜块等; 2.确保儿童在进食时处于安静的环境,避免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在看电视或玩耍时进食。要特别注意避免让孩子在口中含有食物时奔跑或玩耍,比如在餐桌上追逐嬉戏。此外,家长和看护人员应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以备不时之需。教育儿童识别和避免潜在的危险物品,也是预防措施的一部分,例如告诉他们不要把小玩具放在嘴里。通过这些具体实例和情境,家长和看护人员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如何有效地预防儿童窒息。 总之,儿童的安全无小事,海姆立克急救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急救措施,值得每一位家长认真学习并掌握。在紧急时刻,它可能就是孩子生命的守护神。 (六安市中医院 吴炜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