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霍山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麟趾桥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12日    来源:皖西日报


  李祥

  国庆七天假,丹桂飘香溢远,天空湛蓝水洗,普天同庆喜乐。不知不觉中从县城梅山到老家长岭乡两河村来回奔波已过大半,不是喝喜酒就是在喝喜酒的路上。天遂人愿,喜乐无边。堂哥家乔迁之喜,安排我奉烟。奉烟是我们金寨山村里的一种习俗,就是家有喜事时,来一位客人递一根香烟,以示对宾客的尊重和喜事的分享。
  忙忙碌碌大半天,空闲下来,顺着儿时无数次赤脚跑过的小路走走停停,看看想想。荒草没过了脚踝,深一脚浅一脚地趟着走,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脚步把我带到了一座单拱石桥上,这是我儿时摸鱼、放牛来的最多的地方。
  记忆里桥下有个很深的大水潭,夏天我拉着家里的大水牛在潭里泡澡,我也脱光在潭边狗刨,累了就用筲箕在河里逮小鱼小虾,碎石下面翻螃蟹泥鳅,牛背上拍牛虻苍蝇…日头偏西,才把水牛赶到岸边吃草,我们就在草地上打滚,翘起二郎腿,手臂当枕头仰望着天空,数云朵,看蜻蜓低飞,猜想山那边的世界,也猜想这一块块石头怎么就能垒成一座桥,供世世代代的人穿行而过…
  石桥今犹在,不见放牛郎。曾记得桥头有个石碑,我在草丛、刺窝里寻找了好半天。有点心疼衣服,刺拉的布料哗啦啦的响,手也扎了几根刺,好在终于找到。原来这座石桥叫麟趾桥,顾名思义像麒麟的脚趾横跨在河面上?百度了一下: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依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喜好而衍生出的一种瑞兽。麒麟也分雌雄,雄的称为麒,雌的称作麟,是仁德的象征。
  破损的残碑记载着此桥是四位仁德乡绅捐资修建的:一谭一梁,加两位李姓儒老先人。我属于陇西郡李氏后人,辈分按“金州元士建早应德长生…”的顺序传承,我是生字辈,捐资的两位李氏先辈,比我早七代和六代,由此推算这座石桥也有四五百年历史,大约是明末清初由石匠马氏于金秋十月建成。
  石桥由一块块石条垒砌而成,严丝合缝,历久弥坚。那时候没有钢筋水泥,古人的智慧让我心生敬意。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岁月更迭,麟趾桥依然横卧水波之上,每一块石头,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痕迹。
  我坐在桥上,似乎触摸到了历史,读懂了桥的内涵。石桥斑驳的倒影,平整石块上的石耳,堤岸石缝里的蛇蜕,桥面横斜的枯枝,桥下突兀的原石都在无声的诉说着五百年的沧海桑田,原来真的可以定格在我的心里,从不曾离去。我就是麟趾桥上的一名游子,一个过客,来过,走过……
  石桥不曾老去,只是隐入尘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