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沙河银杏黄
皖西日报
作者:束红梅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12日 来源:皖西日报
束红梅
在大山深处,在三省交界地,沙河银杏孤寂千年,带着修炼的逍遥,睥睨天下,美得摄人心魄,美得我行我素;带着山野的风,美得清新脱俗,美得风轻云淡。只是藏于深山,不为人知。互联网时代,沙河古银杏独特风景,被徐徐拉开。 记得当时听一位媒体朋友介绍,金寨沙河古银杏树群有一棵1200岁的银杏王,就在立夏节起义主要领导人周维炯故居旁。 在2017年11月25日,我第一次驾车去金寨沙河乡看古银杏树群。一路驾车,一路喜悦,初冬暖阳照得我心花怒放。千年古银杏树在沙河乡具体哪个位置,不知道,但车轮滚滚,自信满满,我们相信一定能找到那棵千年银杏树。 我们一边找寻村边路牌,一边下车询问村民。村民说:周维炯故居还在那前面,那前面。宽大的手指向太阳光芒的方向。 我们顺着村民手指的方向,向前,向前。终于,在道路西侧看见了周维炯故居指示牌,我们很兴奋。车子左转进去,就看见两棵高大耸立的古银杏树直插蓝天,稀疏的叶子在太阳下闪着金光,满枝丫的银杏果坠坠悬挂,泛着柔和的金黄。粗壮的银杏树下,银杏叶铺陈大地,金灿灿像厚厚软软的毛毯,夹杂着许多银杏果,不小心踩上,就会有脆脆的响声。我们好奇,捡拾几个银杏果观察,旁边带孙子的老奶奶笑着说:你们在城里没见过吧,多装一些带回去,尝尝鲜、送人都可以。 我们疑惑地问老奶奶,这么多的银杏果掉在地上,怎么没人收呢?老奶奶告诉我们:早年银杏果很贵,一树银杏果,就是一树白花花的银子,银杏树就是村民的摇钱树。现在不一样了,村民收入多种多样,手头宽裕,家家盖起了楼房,有的家还买了轿车,再者,现在银杏价格平常,青壮年又大多外出打工,所以落满地的银杏果无人捡拾。 在千年银杏树南侧是周维炯烈士故居。周维炯,1908年诞生于金寨县沙河乡上楼房,红军早期军事领导人,也是立夏节起义主要领导人,是鄂豫皖根据地创立者之一。我们去山后拜谒周维炯烈士的衣冠冢,致敬伟大的革命先驱,他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巩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顺着道路看远山近景的银杏,有一处古银杏较为集中,一大片沉积银杏叶的野地,犹如厚厚的黄棉絮,脚踩在上面,软绵绵地陷进去,银杏叶包裹脚背,风吹过,随风打旋,随风舞蹈。 这时,我们看见路边的指示牌:刘邓大军前线指挥部旧址。1947年秋,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曾在沙河乡楼房村设立前线指挥部,并在此度过1948年春节。期间,指挥刘邓大军解放了周边23座县城,建立了17个县的民主政权,初步完成了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的战略展开,并在大别山站稳了脚,深深地扎下了根。我们踏着先辈的足迹,瞻仰刘邓大军革命旧址,重温刘邓大军光辉战斗历史,缅怀刘邓大军革命先烈,内心十分激动。 美好的事物总让人流连忘返,2019年11月17日,我们再次来到沙河乡楼房村。 一进村口,就看见那棵粗壮挺拔、虬枝苍劲的古银杏树,据说有500年树龄,银杏宽大外伸的枝条似拥抱的臂膀,巨大的树冠下,有五六个人在说说笑笑,手里做着活计,怀里抱着孙子,一只黑狗安静地卧在树荫下,舒服地伏地伸爪,眯着眼睛。小男孩在银杏树的光影里,跑来跑去,银杏树隙的金光,随着小男孩的跑动,变成一串串银铃,清脆响亮。老奶奶告诉我们,顺着这棵树旁边小道进去,里面有很多的古银杏树,还有滴水岩瀑布。 我们顺着小道斜插过去,看见政府修建的红色塑胶小道,沿着稻田蜿蜒向前,一只老黄牛在稻茬田里悠闲觅食。顺着棵棵古银杏树绕行,穿过翠绿的竹林,走过小桥,走上栈道,远远地看见百米高的滴水岩瀑布,从山顶奔腾直下,似白练飞龙,似玉珠挂天。站在瀑布观景台,看浪花四溅,流瀑天成,丝丝水雾飘来,滋润心灵。 放眼望去,从沙河街道沿溪水而上至楼房村全境,绵延十几里都闪耀着金色的银杏风光。从村头到村尾,从溪畔到高坡,到处都有银杏树的身影,或孤身挺立,或三五成群,错落起伏,广结成林。每到秋季,绚烂亮丽的银杏树,便把楼房村妆点成金灿灿的“十里画廊”。 好地方,好怀念。于是,2024年11月11日,我们又驾车前往沙河乡,去贴瞟楼房村的银杏黄。 时隔5年,楼房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变化之多令我们目不暇接。周维炯故居旁的千年银杏依旧神采奕奕,焕发千年荣光,它的枝条挂上了祈福红丝带,透过银杏红丝带缝隙,追着光看见“七进古民居”。那幽深的房屋层层递进,步步高升的建筑风格,寄托了房主美好的愿望和祈盼。 那个银杏树密集的地方,确立为楼房银杏文化主题公园,树立“银为有你,三生有杏”的浪漫标牌,定位成银杏观赏核心区,在核心区有“送郎当红军”、“小红军吹号”等雕塑,与沙河乡红色文化一脉相承。 天气晴好,旅客很多,有自驾的,有坐旅游大巴的。“楼房村农家乐”门前热热闹闹,炊烟袅袅煮的是传统土菜“金寨吊锅”,老板忙前忙后,神采飞扬。吊锅菜品丰富、滋味浓厚,炭火炙烤着,滋滋冒油。 老板带着南方口音,热情招待八方来客。难道老板是外地人?老板哈哈大笑说:“我是土生土长的沙河乡楼房村人,在南方打工多年,现在回家乡开农家乐,你看这乡村旅游红红火火,天天忙得脚不沾地,我现在是家庭团聚、经济收入双丰收啊!” 看资料介绍,沙河乡2018年被中国林学会评选为“中国最美银杏文化小镇”,现有银杏树林1.5万亩,银杏40万株,年产银杏5000吨,其中100年以上古树10230株,500年以上1208株,千年以上的52株,绵延30公里,是“金满地,银满筐”的真实写照。难怪现在看不见遗落在地的银杏果了。 古老的银杏树,给村民带来收益,带来乡村旅游的无限潜力。现在的沙河乡,从开展银杏加工到开办农家乐,再到综合开发旅游资源,成功实现了“银杏树产业链”的延长,文化与旅游的不断交汇互融,让当地百姓真切品味到诗与远方相辅相成的“新沙河幸福”。 每次去沙河乡看银杏都有变化。看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看乡村旅游勃勃生机;看村民精神面貌神采奕奕;看房舍道路新修新建;看古老山村质朴淳厚的气质与现代科技灵巧运用的完美结合。 不变的是村中千年银杏树。任凭风霜雪雨,巍然屹立,忠实地守护这一方水土,撒一树金灿灿的光,照亮沙河乡。 束红梅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