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百科论坛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农村基层年轻干部工作    适应性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熊佳琳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1月28日    来源:皖西日报

  近年来,农村基层年轻干部正逐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只有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和使用,通过多种措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农村工作,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才能为农村的发展和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此,金寨县斑竹园镇通过抽取3类人员共25名年轻干部,其中乡镇机关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11名、村“两委”成员9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及到村任职选调生5名,了解他们在农村基层工作适应性情况。
  一、农村基层年轻干部在工作中的实际状况
  基层年轻干部面对新事物接受度高,工作执行力强,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他们有干劲、有闯劲。大多数年轻干部毕业后一腔热血,立志为人民服务,期望扎根基层茁壮成长,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等方面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彰显新时代基层年轻干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品质。他们有耐心、有韧性。农村基层事多人少、“千线一针”,镇、村两级年轻干部承担着大量的具体、繁琐、急难险重的工作,常常是“热锅上的蚂蚁”,往往是“一身风雨半身泥”。例如:大部分年轻村“两委”干部需要兼顾国土、林业、人社、卫健等多项重要工作,还要联系村民组,但他们能够出色地统筹、协调、处理好自身工作。他们有成绩、有亮点。年轻干部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知识水平,面对文字材料,他们有逻辑、有思路,面对无纸化、信息化办公,他们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他们熟练运用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敢于探索实践,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利用新媒体给自己家乡“代言”,运用直播平台为农特产品“带货”,“花样”宣传让党的声音、党的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
  在积极投身基层实践的同时,年轻干部也面临着困扰和苦恼。一是“草棚看星星,心中理想丰满,现实情况骨感”。大多数年轻干部到基层之前都有一幅宏图、满腔热血,但目前农村基层治理单元人员老龄化较为严重,年轻干部成为干事的主要力量,部分年轻干部存在身兼数职的现状,面对琐碎繁杂的日常工作,常常让他们身心俱疲,甚至怀疑自身工作的价值与意义,陷入迷茫。二是“将军绣牡丹,心中花团锦绣,手上鲜血直流”。基层年轻干部文化素质、理论水平较高,在抽取参加座谈并填写问卷的25名年轻干部中,研究生4名,大学本科生18名,普遍学历较高,但在实际工作中,多样化的表格、紧急要的材料等逐渐成为基层干部工作的主要内容,也在不断增加年轻干部的工作负担,导致身处农村基层的年轻干部大多身陷繁杂事务、穷于应付,缺乏基层锻炼,与群众的沟通能力不足,在群众工作中缺乏经验、屡屡碰壁、焦头烂额。
  二、农村基层年轻干部“水土不服”的表现及原因
  干事激情不够,“不想为”。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部分年轻干部工作动力不足,表现出怕麻烦、不想干的情况,在岗位上表现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躺平”思想。究其原因,一是心理调适不足,初到基层工作心理落差较大,不能很快转变工作角色,难以适应农村基层相对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甚至出现消极抵触情绪。二是思想认识不足,身心沉不下来,只把基层工作当作今后职业发展的跳板,在思想上缺乏正确的认识。三是关怀指导不足,基层千头万绪的工作现状导致多数基层领导难以在工作和生活中予以年轻干部相应的关怀和指导,导致年轻干部归属感较弱。四是重心平衡不足。大多年轻干部并非本地人,离家较远,基层经常性加班、周末值班,面临夫妻两地分居、无法照顾父母等情况,家庭、工作难以两头兼顾的焦灼感,给年轻干部带来压力,造成工作分心。
  基层经验不足,“不会为”。部分年轻干部不适应农村的工作节奏和方式,和当地群众沟通交流有障碍,对农村情况不熟悉,在面对复杂的农村问题和矛盾时,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和经验。究其原因,一是在抽取参加座谈并填写问卷的11名乡镇年轻干部中,仅有1名成长地在本地,大部分年轻干部是由外地到当地,也有的是由城市到农村,存在语言、饮食、环境、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对农村文化和风俗习惯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工作中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二是部分年轻干部一毕业就考入基层,也有部分是由机关单位到农村一线,农村工作直面群众,初出茅庐的年轻干部在面对与群众打交道、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等复杂问题时,存在能力恐慌、经验不足的现状,在实际处理问题时找不到工作抓手和方向,往往陷入多做多错的被动局面。
  担当意识不强,“不敢为”。新时代新要求,基层工作也要不断创新,在农村基层的工作需要摸索的情况下,年轻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会犹豫不决、裹足不前。究其原因,一是农村基层工作要求紧、任务重,年轻干部大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材料和表格上,常常感到“压力山大”“不堪重负”,加之群众诉求越来越高,矛盾越来越复杂,群众不理解基层干部事件偶有发生,导致干事激情逐渐消减。二是容错纠错机制不完善,面对各类“摸着石头过河”的新工作,以及各项工作考评排名,部分年轻干部“放不开”,导致工作时束手束脚、瞻前顾后。
  三、对策建议
  从主观角度看,年轻干部应该认识到“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做到以下思想转变:
  常树拼搏奋斗之念。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确定正确的目标方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力以赴,争当忙碌的“勤务员”,用工作实绩回报青春选择。
  常怀为民服务之情。坚持人民至上,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提升为民服务的工作质量;坚持发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优良作风,秉承“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理念,提高为民服务的工作效率。
  常抓勤政务实之风。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保持耐心、悉心解决;面对复杂困难的任务,不急躁埋怨、不手脚慌乱;面对见效较慢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
  从客观角度看,农村基层更应该为年轻干部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做到以下几点:
  用好正向激励的“指挥棒”,破解动力不足“不想为”的问题。一是完善选拔任用机制,拓宽干部选用渠道,选拔那些真正热爱农村、愿意扎根农村的年轻干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农村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落实好以实绩为导向的提拔任用标准,破解基层熬资历的现状,用工作上“实打实”的激励增强“愿意为”的动力。二是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关心年轻干部的成长和发展,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增强年轻干部尤其是异地年轻干部的归属感,认真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科学、合理、统筹安排工作,注重心理疏导,让基层干部有时间、有精力照顾家庭,减少年轻干部的顾虑。
  锻造业务精进的“金刚钻”,破解能力不足“不会为”的问题。一是在基层工作中落实好“传帮带”的工作机制,发挥业务骨干对年轻干部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教育引导,加强老干部在群众工作方面的经验传播,不断弥补年轻干部自身的知识弱项、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二是注重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层信访等重点领域加强年轻干部的轮岗锻炼,对有突出表现的年轻干部大胆任用,让每一个年轻干部能够站出来、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
  健全容错纠错的“兜底盘”,破解担当不足“不敢为”的问题。一是加强思想建设,针对年轻干部基层工作经验不足容易出错的问题,定期开展谈心谈话,针对性指导年轻干部开展工作,鼓励年轻干部敢想敢干、积极探索。二是推深“六减一增”。坚决纠正扎扎实实走程序、认认真真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彻底改变文山会海、过频考核、过度留痕、胡乱问责等局面,让年轻干部放下“思想包袱”、消除“心理顾虑”,提振年轻干部的精气神,把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务实担当上来,有更多精力去发展优质产业、去维护美好环境、去办好民生实事,心中的压力小了,前进的步伐就更加坚实有力。
(作者单位:金寨县斑竹园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