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雨荷
皖西日报
作者:荣维新
新闻 时间:2024年08月29日 来源:皖西日报
 唐兴菊 摄
荣维新
今夏的雨格外黏人,一下就是三五天,没完没了。想看荷了,一大早,便撑伞出门,去了森林公园。 除了满园的雨声,几乎听不到什么声响,也见不着人影,整个公园都是我的。 公园里赏荷去处有二,东西各一,一小一大两口荷塘,隔着主干道相对。东边的稍小些,地势稍高。绕着荷塘一周,挑了视野极好的一处观景栈桥,与荷来次久别的重逢。 几场大雨过后,这满眼的荷着实疯了、傻了,呼啦啦,铺天盖地,近乎有点胡作非为、放肆了。一塘荷莲挨挨挤挤,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灼灼荷花端,亭亭出水中”,密得几乎窒息,绿得直逼你的眼,艳得直勾你的魂。这儿的荷莲实在奇妙,四周高,中间低,好像是有人精心修剪过似的,齐刷刷,有了造型。整个荷塘像是用无数块圆形翡翠拼成的一面巨大凹镜,更像天然的足球场,敞亮,浑圆,绿翻了天,与周边的花草树木浑然一体。千万株荷叶撑着绿伞,那是雨中狂热的球迷;无数朵荷花,亭亭玉立,那是铁杆粉丝的手牌;水中央,那片相对齐整的荷叶,便是球员们叱咤风云的绿茵赛场。雨津津有味地下着,时急时缓,“沙沙沙”,同一个声频,这是赛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每一片荷叶滴溜溜的绿,每一朵荷花水灵灵的艳。千叶万朵,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或绿或粉,或紫或白,暗香涌动,踮着脚,扭着腰,躁动着,张扬着,风姿绰约。“手执纨扇相欹绿,香囊独立红”,点亮了夏天,火了公园,撩着众人的眼。“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三千美女学宫妆,占断薰风水一方。”“平池碧玉水波莹,绿云拥扇轻摇柄。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如此这般千古吟荷的意韵,在这里,恐怕都能找到教科书式的赏析。 塘水涨起来了,脚下栈桥的涵洞,水流訇然有声。东边的荷塘是闹的,一池荷仙姑的盛会,热辣滚烫;西边的荷塘则显得安安静静,婉约得多,一塘古典的“淑女”,对镜贴花黄,是正经的“大家闺秀”。 西边的荷塘,荷莲疏了些许,没了那般拥挤的扎堆,显得恬静、安适、内敛。荷塘东南、西北走向,呈侧躬的“鲢鱼”型。“鱼头”朝东南,“鱼尾”在西北。中间的折形曲桥处便是“鱼肚”。塘口处,几株翠柳收起蛮腰,枝叶婆娑,轻拂着荷莲,挂着绿帘,似乎刚睡醒的样子,伸着懒腰,打着哈气。几处大大小小的景石,正在风雨中桑拿着,袒胸露背,“纹着身”,湿漉漉,圆滚滚,都是些粗犷的汉子,大大咧咧,豪放得很。沿塘埂,自东南方弧线绕行。此时,雨似乎大起来,越来越急,落在伞上,跳跃着,欢笑着。荷塘左侧的石桥下,水流成瀑,潺潺涓涓,随方就圆,翻过层层卵石,千回百转,或窄或宽,或缓或急,一路向东,欢欢喜喜入塘而去。 曲桥是园中观荷的绝佳处,位置偏高,敞亮,无遮无挡,四周览物无余。这处的荷莲显得特别文静、内敛,温温婉婉,自带清香。大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大家闺秀的脱俗高洁。一桥横跨东西,一塘变“两荷”。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隔桥两边开。 立在桥中央,置身于这茫茫的荷莲间,收起了一身躁动,心渐渐沉静下来,奇迹般地静。这荷莲、这池水、这垂柳、这雨幕,连同那斗折蛇行的曲桥,顷刻间赋予了朦胧的诗意。一切都是如此的和谐、默契,容不得我大呼小叫,惊了荷莲一帘幽梦;更不忍走马观花,西跑东奔,生怕扰了难得的这般默契,亵渎了荷花,煞了风景,负了一园夏季。 “一阵风来碧浪翻,珍珠零落难收拾。”风起时,呼啦啦一阵又一阵,过着荷塘,激起层层绿浪,一波赶着一波,窸窸窣窣作响。风过了,满塘的荷叶密密匝匝,层层叠叠,手拉手,肩并肩,又开始耳鬓厮磨,卿卿我我,蔓延开去,把整个塘面罩得严严实实。远处是深绿,岸边是墨绿,中间是深绿,眼前是浅绿,绿得有层次,有变化。季节点了荷莲的唇,泛起了点点红晕。绿叶丛中探出无数张羞答答的粉脸,或一朵独秀,或三五成群,淡妆浓抹,白的如玉,粉的似霞,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半开半合,有的全展开了,露出金黄色的蕊儿。花瓣儿簇拥着,像观音脚下的禅座,外紫内粉,白中透红,红着掺紫,恐怕这世间最高明的画家也很难调出这么丰富的色儿来。还有不少花儿卸下了一身浓妆,袒胸露乳,怀抱着花洒状的莲蓬,正在给莲子喂奶呢,羞羞答答。 四面垂柳十里荷塘,一塘荷花一池贵妃。十里荷香带雨看,花和贵妃一般般。只应舞彻霓裳曲,宫女三千下广寒。一塘“贵妃”,沐浴出水,玉骨冰肌,霓裳飘飘,风情万种,醉着荷塘,醉着游人,也醉了夏天。 其实,生活亦如赏荷。它原本俗常,真真切切,客观存在,不以物喜,不以人悲,从容四季,自然流淌。喜怒哀乐,全凭我们的主观感受。你若带着热烈的心情去过,它便热闹起来,滚烫热辣;你若怀着婉约的心情来活,它便是一首浪漫的诗、一阕多情的词;你若带着佛系的心境去想,它又是一部博大深邃的哲思经卷,值得你一生参悟。其实生活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该用什么的心态去面对、去鉴赏、去生活。若你用心用情,眼中有景,身上有光,心中有爱,俗常的白水也能喝出甘甜,平凡的日子也能过出诗意。 人生很多风景,不只是用眼看的,更是要用心去感的,用灵魂去悟的。即便是同样的景,若用不同的心境去赏,往往结果也是不同的。风景自在心中,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