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幸福邻里”的“幸福密码”

郭传红 本报记者 宋金婷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7月06日    来源:皖西日报

  在老百姓心中,幸福其实很简单:居住环境整洁舒适、大事小情有商有量、邻里和谐互帮互助……在叶集区部分社区,这样的幸福愿景已经变成了群众的幸福实景。
  近年来,叶集区探索“幸福家”新路径,聚焦“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居有所乐、食有所安、事有所办”的多元化服务需求,精准定制,创新打造了史河街道万佛、柳林社区与平岗街道朱畈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幸福邻里,充分发挥幸福邻里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把“小邻里”凝聚为“大家庭”,全力打造了新时代基层治理新样板,现在就让记者带你一起去了解这背后的“幸福密码”。
为民服务 构建服务体系“温暖区”
  将养老服务、托幼服务、文化教育、公益培育等有机融为一体,构建医养护、文教娱、住食行一街式智慧生活圈,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建设柳林幸福邻里的最终目的。
  柳林社区幸福邻里共分为南北两个楼栋,南侧一层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包含为民服务大厅、工会驿站、裁缝修鞋铺等;南侧二层为少儿抚育中心,包含多功能教室、儿童娱乐区、科普室等;北侧一层为老年活动中心,包含麻将室、棋牌室、手工艺品室等;北侧二层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包含理论宣讲室、健身活动室、家长学校等。幸福邻里的功能室完全将群众的需求满足,还嵌入了理发、裁剪、家电维修、洗衣洗鞋等便民服务,便民生活圈轻松形成。所有功能区域全天候免费向群众开放,实现“幸福邻里”的服务资源与群众需求精准匹配。
管理机制 打造社区治理“幸福园”
  为了满足群众多样化生活需要,激发群众参与邻里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提供便民服务,社区还将“无事”找书记与基层治理充分结合,通过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将汽车美容店、商超、理发店等便民服务商铺纳入积分兑换范围,引导居民通过参与环境整治、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获取积分,兑换生活物品及相关服务。
  据了解,万佛社区幸福邻里将周边汽车美容、洗浴休闲、大型商超、早教机构、老年食堂等9家便民服务商铺纳入积分兑换管理,获取的积分在幸福邻里商圈“一卡通”兑换生活物品及相关服务,既能激发群众参与邻里活动、文明创建、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能为居民可长期享受免费或低价服务、幸福邻里可持续运营提供保障。截至目前,万佛社区已发放积分21332分,有效提高了辖区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特色品牌 拓宽社区为民“服务圈”
  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外,幸福邻里建设还着重打造特色品牌,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且各幸福邻里建设结合居民实际,推出特色服务,真正做到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拓宽社区为民“服务圈”。
  这就要提起平岗朱畈社区的“说媒”志愿服务项目,它是完全与实际需求结合衍生出的志愿服务项目。朱畈社区坐落于工业园区,具有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特色,企业用工需求大,辖区居民获取岗位信息渠道窄。社区积极响应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号召,发挥“无事”找书记作用,让“无事”者有事干。社区积极对接用工需求了解岗位信息,通过“无事”找书记平台、发挥网格员作用深入群众宣传企业岗位信息,点对点、人对人,为企业招聘合适员工,为群众“说媒”适合岗位,让企业无忧、让群众有事。自开展服务以来,朱畈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说媒”1200余次,解决辖区企业用工及群众就业需求1100余例,“说媒”成功率高达90%以上。
  史河街道柳林社区的“无忧”周末志愿服务项目,致力于落实“双减”政策,解决了辖区青少年儿童周末“看护难、辅导难”等问题,切实为孩子们创造一个释放压力、享受乐趣、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该项目采取“1+2+N”的服务机制,暨一个托管地址:城市阅读空间;两个服务模式:周末阅读托管+艺术类文明实践课程学习;N个志愿服务队伍:书香传承志愿服务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清洁家园志愿服务队……采用提前预约、微信群接龙报名等方式提供全面专业的托管服务,确保“无忧”周末托管服务惠及寻常百姓家,让社区的服务有保障、有力度、有温度。目前。柳林社区“无忧周末”“幸福365”志愿服务项目,已完成课程421期,服务时长16948小时,活动210余场,参与人次36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