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式”治理水门塘
皖西日报
作者:刘瑞明
新闻 时间:2024年06月06日 来源:皖西日报
 唐书俊 摄
刘瑞明
两年前,霍邱县境内发生的两件事令人关注:第一件事是全县六十年一遇大旱,农业生产基本稳产,确保了粮食安全;第二件事是城北的水门塘,历经多年改造亮化终于峻工,这一古老的水利工程再放光彩。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大灾之年无大碍,水利之功毋庸置疑。当我们漫步在风景怡人的水门塘畔时,会感叹人类改造大自然的智慧,也会感念那些先贤们泽被后世的治水恩德。 张知县,名张海,浙江省钱塘人,大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在霍邱由县丞升任知县,任职三年,其间,修筑关洲口,重修儒学,修方志,尤以治理水门塘,政绩颇丰,为后世称颂。 水门塘,县东北十里,原周围二十里之阔,春秋时期楚令尹孙叔敖所建,又名大业陂,是著名的水利工程,所修之时早于寿县安丰塘,号称天下第一古塘。较早载录孙公治水功绩的文献为西汉刘安等所著《淮南子·人间训》,云:“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庄王知其可以为令尹也”。唐杜佑《通典》曰:“孙叔敖筑芍陂以兴水利。六、蓼之境,疏浚闸河,灌田万顷”。孙公开塘之说,也源于宋代章樵所注《古文苑》,云:《元和郡国志》载“寿州安丰县有芍陂,灌田万顷,与阳泉陂、大业陂并孙叔敖所作,叔敖庙在陂塘之上”。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距张海担任霍邱知县之日,水门塘修筑已2360余年,其现状为“所以备潴蓄而资灌溉也,附塘各保田畴咸利赖之。塘身日渐淤塞,蓄水无多,遇旱即涸”。也就是说此塘长久失修,很难发挥其蓄水灌溉的功能了。紧接着,又发生了更为严重的问题,“附近豪强遂群个侵占,夏则栽秧,冬则种麦”,结果是塘体被非法围田,几乎失去水利功能,“几欲尽先贤之遗泽而阡陌之,曾不计水利之关于农事者大也”。随后,依赖此塘生存的周边各保村民为了权益,开始长达百年的纷争与诉讼,政府虽然三令五申但仍屡禁不止,疲于应付,效果不佳,“仰水利于此塘者,曰水门塘、吉水湾、罗家亩、花家岗、三道冲,凡五保焉。各保士民以公塘被侵之故,于康熙、雍正年间,频讼于县。既而上控院司,俱饬禁止占种,碑文详案历历可稽,无如在官之文案虽炳存,而顽民觊觎之心未息也”。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张海面对的水门塘,已不是浇灌阡陌沃野的清流琼浆,更不是碧波荡漾锦鳞游泳的诗画美景,而是天怒人怨长达百年悬而未决的矛盾和纷争。所有的一切,似乎是上天在考验这位刚刚履新的知县大人。是随遇而安得过且过坐享清福,还是直面困难披荆斩棘勇毅前行?最后,他选择了后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顺天时从民意,他冷静思考,认真准备,精心谋划,综合治理,打出一套惊世骇俗的漂亮组合拳。 思想上,他高度重视,深刻了解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夫兴利除弊,长民之责也。苟有利之当兴,弊之当除,即不必沿袭前人陈迹,皆可自我创始。况前人已有开其先者,数千年资其利赖,而乃豪强窃踞,不能踵行而保护之,使前人之遗泽,几几湮没于今日,长民之谓何?”如果不能守好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造福百姓,而任其被豪强掠夺侵占,作为地方官员就是尸位素餐,渎职失职,正所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组织上,他选贤任能,组建工作专班。方针已定,先择干部更是关键。“时有署开顺巡司张君纲,卓有才识,凡委理公事,悉能周祥妥协”,选调能力过硬、经验丰富、执行力超强的张纲(职务类似当代的公安派出所长)为专案组长,为下一步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行动上,他稳打稳扎,环环相扣,确保质效。先调阅卷宗,积极摸排,掌握第一手资料,“据张书盘等禀县,以前县丁公(丁恕,上一任知县,直隶文安举人)勘明,占户一百三十家,计种二百八十余石,每石追稻六石充公”,在充分利用上任工作打下的基础成果上,对被侵占的地亩及侵占户登记造册,全面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嗣署县杨公暨余莅任,先后追稻一千五百六十余石,变价九百八十两有奇,为修建塘埂及修道宪衙门之用”,继续追缴非法所得,没收充公,用于修塘支教等公益事业。“将为首占种之郭铨等四人,议拟惩创”,同时对为首的村霸塘霸等黑恶势力以予严惩,重拳出击,杀一儆百。“复节次谆切示禁,而冥顽不灵者罔鉴前车,旋萌故智”,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警示教育,特殊预防和普通预防齐头并进,使法制效力最大化。“职奉檄往勘,先于周围塘田交界处,各立界堆。南齐学田,北至官庄,东西各高埂下,俱高立封堆。率令弓手眼,同士民约保塘长,沿边丈量,得塘身绵亘实有十九里八分。随于界堆之外,每里筑一堆,堆内为塘,堆以外为田”,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组织基层干部并邀请专业人士,公平公正,现场勘察划界,塘田之分,一目了然。 最后,完美收官,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达到高度统一,“士民尽皆悦服,取具各约,保塘长,永远不许争占,甘结祥履,并请立碑永禁等语,随批准立案,各结存卷”。专案结束后,制定村规民约,约法三章,发动群众自觉履行和相互监督,并勒石纪事,昭告乡邻。“是塘也,署巡检张君,可谓经画得宜,是佐长民非而清水利者,张君之力居多”,总结表彰,功归于下属,自己则淡薄名利。“夫侵占盗种,法所必惩;官湖民塘,例禁开垦,我国家久矣悬为令甲,继自今,如有附近豪强,仍前越界占种者,是顽梗不率之徒,罚无赦”,重申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加大处罚力度,从人文治理走向法制化。“至沿塘界堆,保无日久渐就坍颓,是必于每年农隙之时,责成塘长督率附塘居民,于塘心淤处开浚,即以塘土高培界堆,使之屹然在望,不可磨灭,先贤之遗泽所以备潴蓄资灌溉者,将永久而勿坏也”,开拓创新,建章立制,实行“塘长”负责制,进行后期维护和管理,做到可持续发展,永无后患。 纵观张知县成功办理水门塘非法围田一案,充分展现了他高超的执政能力和务实有效的工作作风,为霍邱治水贡献了“张海式”智慧,在270年后的今天,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霍邱人,仍有较大影响和借鉴意义。 霍邱,地处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南高北低,典型的江淮分水岭地貌,峰圆坡缓,垄畈相间。河汊虽多,但水低田高,无雨则旱,沿河洼地,一雨成灾,正如民谣所唱“洼地洪水滚滚流,岗上滴水贵如油,一方盼水水不来,一方恨水水不走”。“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五害之属,水最为大”。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从上古时期的大禹,春秋时期的孙叔敖,至清朝的张海,新中国成立后“淠史杭”、淮河综合工程的无数建设者,无不为实现“水利之兴而后天下可平”的目标而殚精竭虑。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为有人负重前行! 当前,国家提倡的新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理念,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绿水青山已成普遍共识。怎样更好地维持湖泊湿地等生态环境的平衡、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仍然是摆在当代霍邱人面前的老课题新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更有一代人的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