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景福:从人生苦旅逆袭到收藏大家
皖西日报
作者:王国信
新闻 时间:2024年06月06日 来源:皖西日报
王国信
裴景福(1854—1926),字伯谦,安徽霍邱县新店埠人。清同治十二年(1872)拔贡朝考一等,光绪五年(1879)中举,光绪十二年(1886)登进士第,授户部主事。不过他还不知道,和他同榜考中进士的,还有未来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 光绪十八年(1892),裴景福改官广东知县,先后补陆丰、番禺、潮阳、南海四县县令。所至之处,“举重若轻,治之裕如”“皆著声绩”。“凡讼狱涉疑难,他人屡鞫而不能决者,景福以数语了之。”但是家风使然,他对官场的蝇营狗苟,并不感冒。他的父亲裴大中,曾任上海知县,最大的爱好不是钻营升官,而是热爱风水堪舆,后来弃官隐居,专事学问。 裴景福和他父亲一样不爱钻研权术,他最大的兴趣是赏玩文玩。他的这个爱好也给他带来了麻烦。1904年,岑春煊当了两广总督,裴景福过往收藏上与其有隙,岑春煊暗示下属给裴景福罗织了一条贪污罪,收禁于番禺。岑春煊继续上奏弹劾,终将裴景福流放新疆,并不准生还。光绪三十一年(1905)被议处谪戍新疆,次年四月抵迪化(今乌鲁木齐)戍所。 裴景福到新疆乌鲁木齐后,应新疆巡抚联魁之召,为其幕宾。居抚署西厅之南屋,直至赦归。裴景福在乌鲁木齐约三年间,与布政使王树柟、谪戍的广西提督苏元春、流放的前辅国公载澜过从较多,曾参加编修新疆图志等工作。宣统元年(1909),给事中李灼华上疏为其伸雪。此年七月,裴景福得以赦免。赦归后,卜居无锡,以金石书画自娱。1914年,出任安徽省公署秘书长,又升任政务厅长。1926年去世,享年72岁。作有《睫闇诗钞》《河海昆仑录》《壮陶阁书画录》,镌有《壮陶阁帖》六十四册,为世所珍。 裴景福的不凡之处在于他把人生苦旅写成了一本名著——《河海昆仑录》。《河海昆仑录》是我国近代史地研究中备受瞩目的一部杰作,是作者远赴戍所——新疆途中的记录。光绪三十一年(1905)三月二十七日,裴景福由广州起程,经江西、安徽、河南、陕西、甘肃,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四月初八到达新疆迪化(乌鲁木齐)。一路上,他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行程。临行前,他做了两只青布口袋,随身携带,凡“道途之所经历,耳目之所遭逢,心思之所接斗,逐日为记,悉纳之囊中。”其行程始于南海,中经黄河,最后抵达昆仑山之境。行程11720余里,共370余天。书中记行、叙事、写景、言志、抒情、诗文互映,情事互补;自然风光、民情风俗、时事、历史、舆地、军事、外交、绘画、书法、古玩鉴赏,乃至于股票,无所不包。而论为人,谈治学,更是见识深刻。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裴景福到达新疆乌鲁木齐的当年,即把苦旅日记整理集而成书,书名为《河海昆仑录》。作者自谓书名来由是取其诗“难从碧海求神药,再溯黄河问女牛”,“一笑何时便脱去,芒鞋蹑起到昆仑”之意,即其行程始于南海,中经黄河,最后抵达昆仑山之境。全书分四卷,只有卷一的一部分记述了广州至河南的行程,其他均记由陕西、甘肃到新疆一路的所见所闻。宣统元年(1909),《河海昆仑录》出版。 身为“囚犯”的裴景福,以满腔的热情关注祖国山河,所以在他的笔下,巍峨的群山、无垠的荒原,尽显“边塞莽苍光明气象”;茫茫的戈壁、萧索的大漠也是一片净海,能使人忘却严寒,战胜苦难,灵魂得到升华,精神为之陶醉。而全书文字的优美,也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而读者在领略其优美文字的同时,也会有所共鸣。 裴景福过陕西后,记述尤其详尽。纪行叙事,写景抒情,诗文相映,异彩纷呈,堪称近代游记作品之佳制。如《发泾州》: 尘土欺人可奈何,帽檐斜欹自高歌。秋风芳草悲青冢,春雨桃花照黑河。 乘传急驰蒲类马,归装稳送木兰驼。泾堤南畔千株柳,莫忘征夫载酒过。 裴景福作诗之外,又做了这样的描绘:入泾州数十里,杨柳夹道,疏密不断……夹路柳荫张幕,平畴麦苗铺毡。西日将沉,红霞漫天,群驼背负棉囊,行万绿丛中,起伏蠕动,如千丈白龙,游戏碧海,真洞心骇目之观。 身处逆境、苦境的裴景福,在感叹声中,揭示着做人行事的哲理:“天下最凄清最惨淡之境,处之最有味;最炫耀最快足之境,如自以为有味,则最凄惨、最抑郁之境即肇乎其中。为民牧者更宜加意,盖我所炫耀、快足者,而小民此时已凄惨抑郁矣,我之最凄惨抑郁,已播种于此时矣。人苦不觉察耳,偶有所触,书以自警。”他的自警,何尝不是警钟长鸣! 裴景福写自己一路不畏艰难险阻,能将山川风物尽收笔底写“吾心”的缘由与动力:“仆自粤将赴戍所,友人范仲林手《皇舆西域图志》一书赠行,曰:‘子万里行,不可无作,子有作,万里即为子有矣。’仆曰:‘万境入于目,印于脑,而达于心,其能肖境者,必能造境者也。万里之境与人同,寸心之境与人异,吾但写吾心而已。’”又曰:“综自乙巳年三月二十七日自广州省城始,逮次年四月初八日至新疆迪化府止,凡三百六十五日,行一万一千七百二十余里,以我为主,以日为经,以地为纬,就目所睹,耳所食者,泚笔录之,附以诗篇,他日金鸡赐环,玉关生入,当举所录,以示仲林。”友人的鼓励,正是作者“万里即为子有”的动力。曾任新疆布政使的王树柟,为《河海昆仓录》作序,赞曰:“夫伯谦遘人生不测之祸,处难堪之境,而仰高俯下,夷然泰然,长歌琅琅,声满天地,且其于是行也,深以壮遊万里,得践河海昆仑之谶,为平生幸事。” 1917年,裴景福坚持辞去一切社会职务,回归霍邱新店埠故里,将其住宅命名为耕善庄,开始着手编著《壮陶阁书画录》。翌年,裴景福所著诗集《睫闇诗抄》十卷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裴景福的诗属于桐城诗派,风格多样,注重炼字、炼句、炼意、炼格,精于声调之美及谋篇布局,具有一种雍容典雅、超凡脱俗的气质。诗歌艺术成就较高。特别在新疆期间,面对高山大川,瀚海黄沙,胸襟变得开放,做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如《哈密二首》其一:天山积雪冻初融,哈密双城夕照红。十里桃花万杨柳,中原无此好春风。 1923年7月,裴景福所著《壮陶阁书画录》宣告完成。《壮陶阁书画录》又名《龙珠宝藏》,共计二十二卷,自1918年4月始纂,历时五年完成。不同于一般的书画著录,《壮陶阁书画录》不仅所记载的藏品极其丰富,且考订颇为谨细,评骘亦甚精微。所藏字画用三种图章志其品第,一曰“伯谦经眼”,属一般;二曰“裴氏珍藏”,属中品;三曰“实过明珠骏马”,属上品。书中记载裴景福所收藏之王翚《黄河流域图》《运河图》,钟繇《荐季直表》、王羲之《落水兰亭序》,被裴景福自称为是“裴氏四宝”。 金保权在为《壮陶阁书画录》作的序中说:吾师亦以名进士令广东大邑,先后垂三十年。世济其美廉,俸所入不治家人生产,独嗜古人书画,见辄购取,不惜重资,故收藏甲天下。鉴赏家咸推之。日本东邻文人艺士精于此道者,时时踵门求教,固无论矣。欧西法博士白希和,闻先生名,远造访于迪化,复至无锡取所藏精品影印百余种携归,夸耀于彼邦,其见重如此。曾镌有《壮陶阁帖》六十卷,耗金钱十余万,历四十余寒暑。论者谓足与《三希堂乾隆初拓》比美。从此段序文既可以看出裴景福的藏品之丰富,也能看出裴景福所藏书画影响范围之广。裴景福所作《壮陶阁书画录》实际上是为后世收藏时“判断真赝”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参照依据,这也是《壮陶阁书画录》的价值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