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家集解放前后(上)
皖西日报
作者:周启仁
新闻 时间:2023年12月14日 来源:皖西日报
周启仁
叶集是我的故乡,生于斯,长于斯,离开它,已有七十有年了,那些往事无不时刻萦绕心头。忆往昔,知道它过去是个什么样子,才能了解今天又是怎么来的,不忘初心,奋斗新时代。 独特区位 叶集原名叫叶家集,据考建镇历史,比毗邻的金寨县开顺街要迟,当时叫叶公店,聚众成街,随着发展,名为叶家集,解放后叫叶集。随着开顺的衰败,叶家集在皖豫边上慢慢发展起来,成为周边150华里内远近闻名的大集镇。 一条史河从叶集镇旁流过,上通金家寨,下达正阳关,一条国道西通固始、商城,东达六安,距霍邱县城140华里。叶集镇四周有山有水,有湾有畈,成为远近百里物产集散地,由于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大别山区的山货、湾区的大麻蔬菜、田畈区产出的大米和百姓生活用品,都在这里集散和买卖。 在叶集镇十字街西边有座桥,当时叫汽车桥,桥西边也连着有一条街,名字叫新街,这座汽车桥,即是河南与安徽两省边界线,故当时叶集镇有鸡叫听“三省”之说,成为叶集镇独特的街景。独特的区位,产生独特文化、独特商业、独特的物产。在叶集这块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人民的解放,留下深深的足迹。 星星之火 1915年二位叶家集人江镜人和台介人,在叶家集创办新学,地址在当时的火神庙,校名叫明强小学。从这里出去不少学生,走上革命道路。如叶集人韦素园和蒋光慈曾与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曹靖华等,于1921年春前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真理,韦素园等还列席共产国际第三次国际会议,聆听过列宁的讲演。后来,这所学校成为叶家集的中国共产党人最早的活动场所。1927年大革命失败,在武汉、北京求学回乡的共产党人袁新民、戴铸九、廖杰吾、江化南、杨晴轩先后在这里任教,并成立党的组织;蒋光慈及“味名社”成员,李霁野、台静农、韦素园、韦丛芜等,回乡时都传播先进文化和共产主义思想,蒋光慈在白塔畈发展党员建立组织,樊逸仙在乌龙建立了霍邱县第一个党支部,为叶家集地区党组织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先人讲,叶家集东南部,六霍(邱)交界处贯山下有个九仙洞(观),偏僻隐秘,霍邱县党组织常在这里集会,研究革命活动。1927年10月中共霍邱特支在这里成立,决定与乌龙特支合并,并于1928年春,在这里成立霍邱县委。 党组织发动了反对霍邱南四区恶霸胡子义的斗争,在叶集举行了5000多人的大游行,一路高呼“打倒土豪劣绅”口号,大长了群众斗争的信心和勇气。1928年阜阳皖北特委书记魏野畴发动驻阜阳的西北军起义,史称“四九”起义。霍邱县委为了响应,就在九仙洞里开会布置全县举行“文字暴动”给以侧应,决议于7月27日全县统一行动,叶家集由戴铸九、刘介华负责。一夜之间全县城乡贴满革命标语,霍邱当局十分惊恐,出动军警大肆搜捕,负责霍邱的王青士、王冶秋、李力果(李烈飞)等,参加了活动。后来为避敌人锋芒,离开霍邱奔赴上海。 1929年11月8日,六霍起义爆发,六安三区农民3000多人攻打独山镇成功,组织安徽第一个苏维埃县政权,接着霍山西镇农民暴动成功,在流波?组建了工农红军33师。1931年初,中央教导二师开往霍邱南部,帮助地方党组织开辟革命根据地。2月,霍邱县委决定南部首先发动农民起义,打下白塔畈、尧冲、叶家集、大顾店、姚李庙、洪集和乌龙,发动地方武装起义成功,起义队伍编入中央教导二师霍邱县独立团二营。随之,霍邱县临时革命委员会在白塔畈成立,主席为杜洪光。8月,皖西北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叶集召开。黄岩出席了会议,被任命叶集苏维埃财经委员。接着,在中央教导二师支援下,霍邱东北部农民起义,也获胜利。至此,霍邱县一片红。于霍邱大顾店胡家东畈,成立了霍邱县苏维埃政府。 随着革命形势发展,于1932年5月16日,霍邱县苏维埃政府迁至霍邱县城关,下辖区苏六个,其中白塔畈为一区区苏、叶家集为二区区苏(一度设市),乌龙庙为三区、洪集为四区、河口为五区、砖洪为六区、城关为七区。各区苏维埃工作,迅速展开,如火如荼,轰轰烈烈,热火朝天,成立了童子团、赤卫队、妇女会和列宁小学,并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和发动青年参军参战。不幸的是,1931年4月7日,中央代表张国焘来到鄂豫皖根据地,首先来到金寨麻埠,改组了皖西临时分特委,成立了皖西北特委,充实了大批工农出身的干部,开展了县苏、区苏、乡苏的“整顿”工作,并指出霍邱县苏是重点,保卫局随之开始捕人、杀人。五十年后,据霍邱县委1982年11月6日文件,平反改错的有508人。可见当时左倾主义对革命的危害多么深重。 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25军军长旷继勋突围,1932年7月12日霍邱县陷落敌手。由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被迫于1932年10月11日深夜越过平汉线,向西转移,留下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沈泽民于1933年11月病故,由徐宝珊为书记,率红25军坚持斗争。至1934年11月16日奉中央指示,鄂豫皖省委徐宝珊、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率红25军2600人,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由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越过平汉线,开始长征。留下红28军坚持大别山三年游击战争。 红25军在大别山坚持斗争期间,曾为筹措过冬军衣,到叶集筹集棉花、棉布缝制军服。 叶集是鄂豫皖革命老根据地一部分,而且红得早。据叶集区资料记载,叶集区为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达1169人。1955年国家授衔开国将军,叶集区有八名,其中中将杨国夫、陶勇,少将桂绍忠、王奎先、陈宜贵、陈发洪、张希才、徐体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