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纵览·专栏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关于推深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调研报告

洪双竹 程丹阳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12月06日    来源:皖西日报

  今年以来,金寨县古碑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统一部署,聚焦党建引领“总引擎”,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一、基本情况
  古碑镇位于大别山腹地,地处梅山水库上游,居金寨县地理中心,由原七邻、南畈、古碑、水竹坪四乡合并组建,是一个集老区、库区、山区、红色地区于一体的山区重镇,也是全县中部地区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重要商品集散地。全镇总面积216.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人口4.59万人,山场面积16333公顷,耕地面积1329.33公顷。2023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19.5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全镇常住人口、镇域面积、经济体量等均居全县前列,乡村治理点多面广,治理难度较大。
  二、主要做法
  (一)扭住关键,着力织密红色网格。首先是夯实基础,健全网格党小组。全镇每村划分3至5个“二级网格”,每个“二级网格”由3至5个村民组组成。整合各类网格员340名,并联系到户。成立网格党小组,网格党小组组长兼任“二级网格长”,落实固定议事场所。其次是发挥作用,常态化开展活动。建立网格党小组活动台账,及时记录更新。常态化走访群众,掌握群众需求,解决实际困难。班子成员每季度到联系村召开一次网格员座谈会,掌握了解社情民意。最后是加强管理,注重评议效果。制定网格员评议办法,开展网格员履职情况季度评比,排名前10%的网格员,给予300元积分奖励。
  (二)做好结合,着力突出党建引领。首先是推深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加大信用惠民政策宣传,引导群众争当信用户。3A信用户家中60岁以上老人享受5次在村老年食堂免费就餐,在振风超市兑换物品享受10%折扣。其次是塑造文明乡风。建设红色文化长廊,每月固定开展一次红色文化宣讲。完善乡风文明评议机制,依托振风超市,推行积分制。再次是深化“党建+信访”。每天安排一名班子成员坐班接访,全镇27个信访维稳重点人员及群体逐个建立包保化解台账,化解矛盾纠纷253件、调处成功249件。最后是强化法治建设。打造法治宣教室示范点建设,吸纳老党员、老村干等人员为人民调解员,培育法治带头人15名、法律明白人186名。
  (三)加强探索,着力推进三项评议。首先是搭擂台,定期评工作。每季度开展党建引领、为民服务、农业农村、平安乡村工作擂台赛,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其次是亮身份,群众评党员。动员党员作承诺、领任务,每季度组织群众对党员作用发挥进行现场点评和满意度测评。最后是比先进,党员评群众。每季度从遵纪守法、人居环境等方面对群众进行评议,对排名前10%的群众予以积分奖励。
  三、存在问题
  (一)引领机制不畅。党建与引领脱节,有些村把党建引领工作局限于学学文件、做做资料,在提升协调能力、回应利益冲突、化解疑难问题方面存在“等、推、躲”现象;党建与社会治理脱节,大部分满足于理论学习、文明创建活动,产业发展、矛盾调解方面较少。
  (二)基层治理主体缺位。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日趋加剧,“一老一小”成为农村主体人群;村民自发参与村级事务积极性不高,“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依然存在;村级网格员队伍管理不严,部分网格员工作自觉性、主动性与群众需求存在差距。
  (三)德法建设缺乏抓手。法治宣传没有完全深入人心,村民法律意识、集体观念较为淡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不健全,群众对法律顾问的知晓率、信任度不高;乡土文化传承不够,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仍然存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匮乏。
  (四)集体经济支撑不强。部分村干部存在“等靠要”思想,村内集体资产、资源低效利用甚至闲置;产业发展谋划较少,对产业发展中“特而不大”“多而不精”的现象办法不多,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持续性。
  四、工作建议
  (一)夯实党建基础,提升治理效能。聚焦村党组织建设,严格“三会一课”制度,增强村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构建自治、德治、法治一体的社会治理体系。优化网格化管理,前移矛盾处理窗口,确保“小事能解决、大事能预警”。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以精准遴选、规范培训、有效激励方式,提升网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二)推深移风易俗,培育乡风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身边先进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立足厚重红色底蕴,挖掘、提炼、宣传好革命英雄事迹和崇高品质。注重家风建设,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大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引导村民自发开展文化活动。打造镇级文化品牌,举办开茶节、丰收节主题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三)练好自身内功,激发内生动力。创新村民议事形式,完善议事决策程序,打造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格局。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加大镇村干部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广泛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提高群众法律素养。推深能人返乡工程,引导和支持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建立乡村人才培养机制,组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思路,用好资产资源,增加经营性收入,提升收益比例。围绕全县产业发展布局,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挖掘特色旅游资源,串联旅游景点,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进“一乡一宿”民宿建设,依托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点,打造3至4个环境优、风景美、产业兴、有游玩、能驻足的特色乡村景点,提高乡村旅游吸引力。
    (作者单位:金寨县古碑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