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书香滋养六安城
皖西日报
作者:朱颖
新闻 时间:2023年10月09日 来源:皖西日报
朱颖
近日,六安市图书馆举办的图书馆奇妙夜活动成为皋城大“热”的一道文化风景。而在四周年馆庆当天,进馆读者达到1.3万人次,创造了建馆以来的进馆最高人数记录。 有归属感的热门“打卡”地 市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改革的产物,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双轮驱动的运营管理模式,即政府监管,把握运营质量和效益,承接企业皖新传媒负责图书馆的布局装修设计、施工与运营。这是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融合的有益尝试,让这座安徽省最年轻的市级馆以高颜值、精布局、优服务,成为市民眼中的“网红”打卡地。六安市区常住人口197万,四年来,图书馆年均接待读者近百万人,用“流量”带动革命老区焕发了崭新的文化生命力。 平时一座难求的图书馆,到了暑期更是人头攒动。为了减少读者等待时间,2023年,市图书馆实行暑期提前30分钟服务政策,每天8点半准时开馆。每天上午10时左右,市图书馆便迎来读者入馆高峰,各阅览区、休闲区座无虚席。“一般我上午写作业、预习课本,中午在读者餐厅吃午饭,下午会挑几本书课外阅读或者参加图书馆活动。大家都在看书,学习氛围感非常强。”住在附近的初中生吕子欣说,这个暑假她几乎每天都到图书馆“打卡”,免预约、免押金、零门槛、多元化,“打卡图书馆”已经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习惯。 “10后”是借阅主力军 2023年以来,市图书馆借阅量随着入馆客流的增多逐月攀升,市民阅读热情高涨。根据图书馆统计数据显示,“10后”的青少年、低幼家庭读者外借文献量始终高居榜首,占据全馆外借图书的64.43%,达到34.8万册次,是纸质图书外借的主力军,《红楼梦》《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绿野仙踪》《三国演义》《中国民间故事》《格列佛游记》半年外借均超过70次,常年处于“出差”状态。 阅读的热情不减,得益于每年政府财政支持图书采购更新,以及坚持两个“85%”的品质图书采购标准,致力打造六安人的“文库书海”。“以前每年家庭购书花费约5000元左右,很多绘本看过一次就闲置了,一般也是照着必读书单给孩子买书,但发现孩子不太感兴趣。到了图书馆,发现少儿图书的质量特别好,按照年龄分区、主题分类,小孩子也能自己挑感兴趣的书看,阅读兴趣明显提高了,借书代替大部分的买书。”读者孙勤说道,“今年也非常幸运,孩子通过了浦江学堂的招生面试,有机会在图书馆里系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多数人选择阅读电子书的今天,图书馆像一座文化“灯塔”,持续焕发活力,不仅满足大众阅读和专业化阅读需求,更能带来定制化阅读与更生动的文化体验,成为市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图书馆搭台让读者“唱戏” 皋陶法治文化是六安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之一,市图书馆建馆之初便设立了皋陶法律专区,并举行了一系列法治文化阅读推广品牌活动。 2021年,市图书馆与市司法局联合开办了《图图说法》栏目,以法律沙龙、直播连线、视频栏目等多种方式开展了38场活动,以案说法,讲授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解答读者法律困扰,覆盖群体超过万余人。“每次在图书馆举办普法活动,参与的人都很多,说明市民迫切需要这样的机会去了解并学习法律知识。律师是工作,普法是我的情怀,而图书馆给予了我这样的平台,能把普法声音传得更广。”四年来,像殷翔宇律师这样利用自己专业优势开展阅读活动的阅读推广志愿者嘉宾多达150余人。 市图书馆开馆以来,结合读者阅读需求调研,邀请了曹文轩、杨红樱、伍美珍、鲍鹏山、敬一丹、沈石溪、马伯庸、秦明、王立新、王余光、周大新等数十位知名作家和学者到馆开展公益讲座,使得阅读榜样的力量在六安这座城市扎下了根,并且不断地发光发热,家庭教育公开课、阅游六安研学、图书馆奇妙夜、周日早读课、六六读书会、浦江学堂等品牌文化活动深受民众喜爱,让图书馆成为集阅读、休闲、交流、艺术体验于一体的文化聚集地。 当今,互联网时代有各种各样的分享平台,但是在图书馆以书本为媒的分享平台上更有其独特的价值:让读者变成图书馆的“主人”,充分利用图书馆,以读者带动读者,让更多人拥有了阅读的主动性、感染力和不竭动力。 市图书馆旺盛的人气,是近年六安市重视文化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下一步,市图书馆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更加丰富、更有营养、更高质量的阅读服务,进一步探索公共图书馆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六安模式”,让一座图书馆幸福一座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