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副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对面的光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7月27日    来源:皖西日报

  杨旸

  触景生情总是常有之事,如果经常看到同一个景,更是要把生情变成了一种提醒。
  走出单位的大门,隔着条马路,斜对过便是一座烈士陵园。仅仅有十来步的距离,甚至透过单位办公楼二层走廊的窗户,也能把这里看得一清二楚。
  这是一座很小很小的烈士陵园,小到整座陵园只有一座坟墓。小到如果从这里路过,若不是细心观察,都很难发现这里竟藏着一座烈士陵园。但这两三丈见方的土地却足够容下了两个人的安眠。周边的建筑也用包围的形式将这里隐藏,似乎是不想打扰这里的静谧。
  走进陵园,仅有的一座坟墓埋葬着一对革命伉俪——柯天来、胡传发。汉白玉的雕像留下了英雄当年风华正茂的样子,而这里的土地掩埋了英雄当年不屈的肉身。正对大门的石壁上刻着英雄光荣的革命事迹,在为了完成伟大理想和反动派的斗争中,两位英雄献上了年轻的生命。晴日里,挺立的翠柏留下了一片阴凉,刚好落在坟的中央,阴雨天,参天大树也为这里遮挡了风雨。整座陵园应该再无什么可以描写,如果有,那也就是石壁上刻着的两行大字“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偏僻的小镇很难招徕大量的游客,而为数不多的本地人为了生计,也大多去往了外乡。所以平日里很少看到有人走进这座陵园,瞻仰英雄。但你若真的怀着崇敬走进这陵园,你定会发现,这里时常会静放着鲜花。虽然不知道是谁送来了这花,但孤独摆放着的菊花似乎在告诉我们,这里不曾被人忘记。每每到了清明时节,会有当地的学校以及各个单位组织人员来到这里,瞻仰先烈。鲜红的党旗和红领巾在汉白玉雕像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鲜亮,先烈的理想信念在传承中愈加鲜活。
  有时候会感到这座陵园很小,因为从空间上来说,它确实很小,站在门口,里面的景物都一览无余。但有时候又会感到它很大。因为它装得下那无比崇高的理想信念。那像是一束光,在每个人心里不断被放大,大到照亮了每个人前行的路。
  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入职的第一个派出所对面的景,如今我早已调离那个派出所,而当年的派出所去年也迁去了新址,让这原本就不太热闹的地段变得更加冷清,留下了空荡荡的院子和空寂的烈士陵园相对着。如今我偶尔再去这个曾经工作过的乡镇,我总会再去那附近转一转,看一看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再去瞻仰一下英雄,表达内心的敬意。
  无声的景物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生变化,但多次的修缮正是提醒我们内心不能忘记那曾经伟大的牺牲,饮水思源是诚实的根本,如今先辈的事迹依然被深深镌刻,镌刻在石壁上、镌刻在丰碑上,镌刻在每个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