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城事·茶舍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老家的庭院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6月15日    来源:皖西日报

  杨兆宏

  乡下老家有个庭院,多花木和香草。一年四季,花香不断,好不热闹。
  立于庭院,举目而望。前面是两山形成的山洼,呈盆地状。一垄垄的梯田,次第排列。对面稀疏住着几户人家。每到傍晚,房顶上升起缕缕炊烟,配以鸡鸣狗叫,配以归圈的牛羊,宁静的山乡便多了一丝烟火气息。对面再高处,是大片的竹林、松林、枫林、茶园……春归,桃红柳绿;夏至,繁阴掩翠;秋来,银杏辉黄;冬临,粉妆玉砌……时时皆恬静,处处悉养眼。静坐,仰观长空雁鹊,静听松涛鸟鸣,时间悄然流逝,岁月仿佛静止,游目骋怀,感极而慨矣!歌词云:“春有桃花秋有月,夏有荷花冬有雪。心中若无烦恼事,便是人生好时节。”只是,耕作于田间的现代农人,劳累紧张的现代城市人,如何能“心无烦恼事”?有了“烦恼事”,便需医治,也许,医治“烦恼事”的良方正是在繁忙之余,回归自然,回归美好乡村,接受自然的熏陶和洗礼吧!
  当初父亲经营小院的时候,我说,现在农村人都这么少了,干嘛还投入这么大精力,搞得跟花园式的?父亲说,你不懂,不弄得漂亮,我们走了以后,你们会回来住吗?老家没有了,根也就没有了。况且现在不是搞美好乡村建设吗?我们把自己的家建设好,也算是为国家做贡献了。
  我承认父亲是对的。每次回到老家,都会觉得特别亲切,仿佛自己还是个孩子,那颗奔波劳碌、疲惫惶恐的心可以彻底宁静下来。我渐渐明白,父亲要造房子,不仅是要为自己建一个住处,更是为了帮后代守住一个根,守住我们的来处,守住我们心灵的憩园。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该遗弃的来处,都有需要守护的家园,都有心灵深处最隐秘的柔软。那是可以让我们在颓废消沉、前途茫然的时候,在意气风发、忘乎所以的时候,回到的地方,是可以帮我们寻找清醒、安慰、释放、振作的地方。那是我们灵魂皈依的终极之地。
  有朋于庭院中赏景,满脸的羡慕,临了,稍有遗憾,说到:要是四周筑上围墙就完美了。我说:为什么要筑围墙呢?这样不好吗?放眼皆美景,天然大花园,没必要用围墙把自己孤立起来,让自己隔绝于自然之外啊?友人哂然。
  花草虽好,也要经营。周末或者假期回到老家,乐趣之一便是侍弄这些花花草草。翻土、播种、移栽、除草、浇水、修剪……忙得不亦乐乎,常常大汗淋漓。对于我这个生在农村却脱离体力劳动的人来说,平时依靠散步锻炼身体,总是难以酣畅。而经营庭院,既锻炼身体,又愉悦精神,实在是一举两得。
  上次回家,又除草、翻土两天,种上了网上买的混种混色花籽,见泥皆撒,期待繁花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