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阅”九墩塘
皖西日报
作者:安军
新闻 时间:2023年04月27日 来源:皖西日报
 高少军 摄
安军
六安人无不知晓九墩塘,不仅津津乐道九墩塘的传说,更会热情邀约亲朋嘉宾,游览美丽的九墩塘。 九墩塘垂柳依依,亭榭桥台,四季浓荫,花艳花香,是皋城绝美的风景地。先沿岸漫走一圈,可以领略商贸的繁荣、娱乐休闲的舒怡和都市的繁华,四周汇聚有大型商超六安百货大楼、六安商之都、百大金商都解放路店、西都时代广场、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世纪联华、红府超市,有五星级的皖西宾馆、四星级的伯尊国际酒店以及多家快捷宾馆,有吃购文玩的红街和长青路小吃一条街,有休闲娱乐的避风塘、琴港等茶社咖啡吧,有品鉴交流的古玩城,有宜居的六州首府、徽商国贸等住宅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已形成六安市区最核心、最活跃的九墩塘商业经济圈。 或匆匆而过九墩塘,无不赞叹九墩塘的营造典雅,虽仅有15万平方米,却内敛私家方塘的底蕴,外润江南水乡的特质,浸透建造者的独具匠心。背靠解放中路,面向东方,南拉皖西路,北牵人民路,一条东西走向的梯级错落的人工水渠,隔开烈士陵园与博亚广场,又连通九墩塘,呈半岛型或品字型(意含九五之尊)。从清道光年间的衣锦返乡道台,购置农家无名方塘初建私家花园,傍依小南海寺,风雅文人与官神多聚于此,成为当时六安城一方净苑,一座归隐式的世外桃源,历经时代更迭和战乱洗劫,几尽颓废,到21世纪再次综合打造,清淤泥断污流,筑护堤护栏,修桥亭建亲水平台,又建大型水中音乐喷泉,活水清水,点播荷莲,吸纳江南园林的水灵,浓缩西湖的迤逦俊秀,艺术性融合塘、园林、陵园、广场为一体。伴随时代发展,沐浴日辉月光,九墩塘没有萎缩,一直在伸展,一直在塑造生态和美,浑然天成一颗晶莹的明珠,画龙点睛在皋城中心。 轻踏九墩塘的桥,犹如翻阅九墩塘的一页页历史。说到九墩塘的桥,可追溯到初建私家花园时的石板桥和石板曲桥,因年久失修或毁于战乱,都在解放前荡然无存。现今最早建于1958年的三孔石拱桥,连接解放路与烈士陵园,从选石料、造型、黏合到桥面铺设清灰石砖,置建石条护栏,古典古香,历经几次整修又添现代韵味,成为六安市区唯一被保护的石拱桥。偏安于西南角的“凸”型铁塔桥,尽显钢铁稳固之美。当你闲步景观曲桥上,不禁会痴醉绿树浓荫的情人路和陵园的花红叠翠,远眺烟雨寥廓的小南海寺,拾读晚清文人王兰庭楹联“六城风景,宛如西湖,把酒试登临,四野桑麻收眼底;两岸园林,曲通南海,凭栏增感触,万家忧乐在心头”,如入“把酒临风”之情境,无论离官归隐、落魄骚人、富甲商贾,还是市井平民,都不忘忧民忧国,百感交集,不禁涌上心头! 水是九墩塘的灵魂。九墩塘波光粼粼,水中倒影随形,鱼翔浅底,惬意无穷。当你漫步沿岸领略,当你伫立亲水平台,当你信步小桥,当你拾级水渠,会情不自禁地掬一捧塘水,搓洗手心手背,或点洒在眉心脸上,顿增神清气爽。无论四季如何更替,或漫步在岸,或闲步林荫绿道,或健身在广场,你都能嗅到淡淡的水甜,清新的湿润的空气沁人心扉。 九墩塘的秀美在于广场、陵园的四季花开,绿荫叠翠。沿岸是青绿的丝丝垂柳;从广场的黄杨香樟芭蕉枇杷树,竹青叶翠,到陵园(情人路)参天的松柏、杉树的墨绿,直插空中,绿得沁入心肺,翠得不忍触摸。四季花开艳丽,蝶舞人醉,从花团锦簇的红叶石楠、满天星、映山红、山茶花,到桂花清香,到梅花飘香,到纯洁的广玉兰,到满树绽放的樱花,花红花艳,都点缀在层层叠绿中。已纳入城区古树木保护资源、树龄50年以上的柏、杉和桂花40多棵。 九墩塘还以红色文化闻名于江淮大地。只有品味了红色文化,才算真正地游览了九墩塘。九墩塘三面环抱大别山革命烈士纪念园(皖西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2年,1958年建成开放,又几经改建扩建,由纪念碑、悼念广场、陈列馆、许继慎铜像等组成,公园陵园重叠,松柏竹掩映,是解放后安徽省首批建成开放的革命烈士陵园之一,是皖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至今接待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刘伯承、郭沫若、朱蕴山、乔石、洪学智、吴邦国等,还集中接待了数以万计的各界人士和大中小学生观瞻、祭奠。当你默默凭立在红色雕塑《将星璀璨》、《千里跃进大别山》、《八月桂花遍地开》和红色石刻时,红色艺术潜移默化地熏陶你;当你瞻仰纪念碑和许继慎铜像时,肃然起敬,热血澎湃;当你目睹革命先烈的事迹与遗物时,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为革命牺牲精神,令你由衷折服,心灵震撼。把我们的根深深地培植在红色文化中,隽刻在我们的基因里,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中,缅怀先烈,代代传承,爱国奋发,红韵流长! 看啊,五彩斑斓矗立的听安风铃,衔起九墩塘的秀美,托起红色的光辉,迎朝霞沐银辉,日复一日、永不停息地摇曳在空中,祈祷“六地平安”,祈福六安人民,引领六安迈进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