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8 版:清明专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伤痛在心底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4月06日    来源:皖西日报

  许双福

  随摄影协会组织的江苏春季五市采风活动,来到南京。
  早饭结束,张副主席宣布今天的行程:“从现在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或者喜好结伴自由创作,在下午三点钟前到达鸡鸣寺,在这里集合准时乘车前往安徽省的六安市。”我与两位摄友商量,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我们三个人在不同的年份来过南京,这里的主要景点又都游览过,唯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没有拜过,又是每个人的心结。跟服务员打探路线后,同行的小女子在手机上定位,我们俩跟着小女子坐地铁来到了这里。出了地铁口,过了马路,看到了指示牌。南京的景区多以预约的方式进园,诸如:中山陵,就连景区车都是在手机上完成预约、缴费,莫愁湖、鸡鸣寺、总统府也是如此,方便快捷,秩序井然。
  我们在小女子的提示下打开手机预约,显示的是:“全天名额已满,请更换其它日期。”三个人不死心,继续不停地预约,看有没有可以补充的,只可惜,预约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我在想,虽然进不去,就隔着围栏看一看,当我看到《家破人亡》雕塑时,端详了好一会儿,鼻子一酸,眼睛湿润了。曾看过,《家破人亡》雕塑的作者吴为山先生关于对这尊雕塑创作的心路历程,他介绍说:“母亲象征着祖国,她手里抱着自己死去的孩子,身体还有余温。丈夫死了,孩子死了,对这位母亲来说,已是家破人亡的绝境。这尊雕塑采用写意的手法,象征祖国大好河山千疮百孔,斑斑驳驳,遍体鳞伤,尽管如此,她像山一样,屹立不倒!”
  虽然没能进馆,却也很是欣慰,纪念馆前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跟我们有着一样心情的人还有很多,来自于全国的各个省份,听着他们之间的交谈,有东北口音,有西北口音,还有中原口音。透过围栏的间隙,看到里面的人,大多数是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三五成群地默默前行,在雕塑前肃穆。
  八十多年过去,血腥的暴行让人不愿意回忆,这段悲痛的历史,我们忘不了,代代相传,刻在了心底,变为动力,奋发图强,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