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专 栏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铭记工程历史 续写奋进新篇

市水利局办公室主任 张显超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12月10日    来源:皖西日报

  淠史杭工程是全国三个灌溉面积超千万亩的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全国最大灌区,其宏伟的构想、科学的布局、精妙的设计、复杂的工序、巨大的效益,既体现着淠史杭工程建设者战天斗地的豪迈气概,又彰显了其科学求实的严谨作风。作为新时代的水利工作者,理应深入学习六安水利先辈为民治水的科学态度,把淠史杭工程维护好运用好,把淠史杭精神传承好弘扬好。
  一、淠史杭诞生于决策者务实担当的为民情怀。淠史杭工程建设初衷,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生活幸福而谋划建设。淠史杭工程主要决策者赵子厚回忆说,到六安专区工作后,了解到皖西地区水旱灾害频繁,但是旱涝相比,旱灾是主要的灾害,从1671年到1949年的278年间,皖西较大的自然灾害有134次,其中旱灾49次、水灾28次。淠史杭工程上马前,按照“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已经修建了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等大型水库,洪灾得到一定解决,赵子厚等地委一班人就谋划考虑如何把水库的蓄水充分利用,解决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威胁。1958年初,安徽省委要求把大别山的水送到合肥、皖东,提出构想在东西淠河交汇的两河口再兴建一座大型水库。赵子厚等地委一班人慎重研究,广泛征求意见,认为再兴建大型水库虽然可以解决送水到合肥的问题,但是淹没范围太多,六安损失太大,提出新建淠史杭灌区,既能实现省委意图,又能最大限度减少淹没范围,最终省委同意了地委的意见。工程得以在1958年8月动工,但从1959年开始的“三年灾害”给工程带来巨大压力,1960年前后,全国许多大跃进时期上马的大型工程被迫停工、半途而废,淠史杭工程一度也面临着去留的选择,有的省领导在检查淠史杭工程时也希望停止施工。赵子厚认为,虽然遇到了困难,但要对党负责、对群众负责,不能搞半拉子工程,决定一方面先暂停面上工程,想办法保持高填方、深切岭、建筑物等关键工程施工,一方面向省委求助,安排劳改队参加施工,在经济困难时期,淠史杭工程一直在坚持施工,最终得以建成。正是赵子厚等决策者既能准确领导精神实质,又能结合实际落实,不唯上只唯实,敢于务实担当才让淠史杭工程从构想逐步变为现实。
  二、淠史杭成长于设计者求实负责的科学态度。淠史杭工程自1958年开始动工,至今已逾64载,淠史杭能经受住历史的考验,关键在于其科学的构思、精妙的设计,“是利用自然地貌特点巧夺天工的一项伟大工程”。首先是规划科学。在工程上马构想规划之时,就打破行政边界限制,统筹考虑皖西、皖中,调水入合肥,沟通三河,灌田千万,兼顾航运、发电、养殖等功能。整个规划宏伟壮观、气吞山河,又充分考虑地形气候特点和现有水利工程的综合利用,是远大目标和现实路径的最优结合。工程上马之初没有列入国家计划,1959年10月,赵子厚和工程副指挥吴琳争取到参加全国水利水电工作会议的机会,把灌区全图挂在墙上解释,灌区的精妙构思和宏大气魄令与会者叹服,水电部决定支持淠史杭项目,列入了国家计划。其次是设计精妙。为谋划建设淠史杭工程,得知淮委解散的消息后,立即将淮南组25名工程师引进到六安,并委以重任,不拘一格降人才,共产党员黄昌栋、原国民党员吴琳都在淠史杭工程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赵子厚回忆说“没有淮委调到六安的25名技术干部,像淠史杭这样的工程不可能设计出来”。正是这些设计者爬山涉水,反复测量论证,才成就了淠史杭长藤结瓜式的独特灌溉系统。而且渠首和渠道沿等高线布置,20000米渠道才降低1米,保证了灌区80%以上实现自流灌溉。第三是“土洋结合”。灌区每一条渠道走线的选择,都要经过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当地群众三结合的商量,以“土洋结合”的座谈会形式征求多方面意见确定。在淠河总干渠从横排头到罗管闸选线问题上,赵子厚等决策者认为应傍岗走,可以半挖半填,节约农田;而黄昌栋等设计者认为应该走直线,省工省时省钱;双方谁也不能说服谁,最终来到苏家埠召开群众会,群众认为挖河放水就是为了多打粮食,占地修河等于取水砸锅。无数这样的三结合案例体现了工程设计人员科学求实的态度,也成就了淠史杭工程,这种深入一线、充分论证、坚持原则的科学态度更是需要当今水利工作者学习。
  三、淠史杭壮大于建设者朴实无华的奉献精神。淠史杭工程之所以顺利上马最主要是适应了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无私奉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挖压土地、拆迁房屋时,广大群众都能顾全大局、服从公社的统一调剂。在工程开建之初,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为了不延误工期,积极组织群众学习技术,培训了1500多位农民技术员,只用了四个多月时间便完成了原来要四年才能完成的渠道测绘任务。工程上马以后,日上工50万人,最高80万人,没有国家投资,广大群众就自带干粮和工具,没有水泥炸药就自办工厂土法加工。庞大繁杂的淠史杭工程建设中,困难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指挥部提出要讲科学技术,不能蛮干要巧干,集中群众的智慧,逐个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创造了专攻切岭的“洞室爆破法”,发明了专攻麻僵土的“劈土法”,研制了垂直运输土的“倒拉器”,用群众的聪明才智克服了千难万险。淠史杭工程建设者,几十万民工之所以团结治水,是党把群众所盼的事当成自己所干的事,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自觉行动的生动体现。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只有把朴实的人民群众发动起来我们党才能无往不胜,只要把朴实的人民群众发动起来我们党就能无往不胜!
  四、淠史杭辉煌于继承者实干苦干的一流业绩。六安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光辉建设成就的老区,每一名老区的干部,都是大别山精神、淠史杭精神最直接的传承人,都应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基因,用实干苦干的一流业绩证明六安的今天依然是充满光荣和骄傲的。要总结宣传淠史杭。淠史杭工程比红旗渠工程体量更加巨大、效益更为显著,但是淠史杭精神与红旗渠精神相比,知名度、影响力还有不小差距,我们要加强总结提炼宣传,既要宣传淠史杭工程在灌溉、供水、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更要宣传展示淠史杭精神,用淠史杭精神激活干部群众的奋斗基因,把当年战天斗地的豪情和科学求实的严谨融入六安血脉。要续写淠史杭的工程伟力。淠史杭灌溉1100万亩农田,惠及豫皖两省4市17县(区),保障安徽省1/5粮食、1/4人口、1/3GDP的用水需求。随着运行时间增加、承载功能拓展,一些地方供水保障不足、一些原有功能弱化等问题不断暴露。要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加强用水管理,防止侵占渠道,提升水资源利用边际效益。探索淠史杭与引江济淮沟通,争取实现资源互补、航道互通,谋划合肥管道供水工程,降低淠河总干渠水质保护要求,释放发展空间,恢复总干渠航运功能,推进淠淮航道建设,连接引江济淮,实现六安通江达海。要续写淠史杭的精神伟力。要像淠史杭先辈一样厚植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要像淠史杭先辈一样求真务实负责,把工作当事业,把事业当学问,用双脚丈量沟渠,到问题多、困难大的地方去,用不断解决问题锤炼自己;要像淠史杭先辈一样敢想敢干、善作善成,发扬斗争精神,不断拉高标杆、提升状态,把自己负责的工作放到全省16个市中摆位次、看长短,绝不小进即满、固步自封,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六安绿色振兴赶超发展的丰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