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家家修廪仓
皖西日报
作者:李成林
新闻 时间:2022年08月25日 来源:皖西日报
李成林
“秋老虎”过后,天气逐渐转凉,处暑节气也就到了。处暑以后,水稻变黄,遍地流金。农谚说,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农人最快乐的季节。 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春耕、夏耘、秋获、冬藏,都是由各个家庭自己安排。“处暑十日忙割谷”。秋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农事。辛苦一年的粮食,颗粒归仓,农人才心底踏实,生活才有底气。 我的家乡是水稻主产区,农历六月底,就开始准备秋收的农具了。像割稻用的铩镰,要断齿、打磨;挑稻把子用的肩担,要确保完好无损;稻场要平整、碾压;还有木叉、扬铣、刮板、磙接、竹茓等,都要准备齐全,并保证随时能用。 家庭的谷仓一般都是用竹茓围成。竹茓是先把竹子刨成篾片,然后编织而成。一般有三十厘米宽,根据长度分为五丈、十丈的。家里有现成的,使用前需要在烈日下暴晒;需要添置的,也要提前购买。每年秋收前,父亲就会带着我们,把准备盛装稻谷的房屋全部深挖一遍,并且要把土砸碎、夯实,再用水润透,板结后晾干,在上面扎竹茓子盛装稻谷。因为,前一年在这里茓稻,地下已经被老鼠掏空了,如果不把这些地方重新挖开夯实,我们的口粮就要变成老鼠的粮仓了。 60年代末,我所在的大队,还在野外建起了几个“土圆仓”。土圆仓用稻草和稀泥捋成一根根的“泥条”,然后用“泥条”编成圆柱形的仓库,上面用木竹做梁,用稻草盖顶,尖尖的顶部,形成粮仓。粮仓建成后,从各个生产队按照土地面积抽调储备粮。土圆仓体积大,盛放的稻谷多,作为集体的粮食储备,以备灾荒之需。 现在,生产、生活方式早已改变,不需要在家里建仓盛粮食了。但进入秋季,人的身体也需要进行相关的准备。处暑过后,天气转凉,身体出汗明显减少,人体也会进入生理修整阶段,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这就是秋乏。此时,要适时调节人体节律,避免熬夜,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户外运动,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储存能量。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有了春夏时节的辛勤耕耘,才有秋收满畈稻谷香的幸福。处暑时节,孩子们又该上学了,期待他们少时多努力,老大硕果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