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客师”表叔
皖西日报
作者:王康奇
新闻 时间:2022年08月25日 来源:皖西日报
王康奇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家里的亲戚特别多,姑父、表叔、二大爷……等等,而其中又以表叔最多。而在众多的表叔当中,我对有贵表叔的印象最为深刻,因为他是农村红白喜事都少不了的“支客师”。 “支客师”亦或是“知客师”是一个特殊的行当,是办理农村红白喜事的总统筹、总调度、总指挥,它不是一个固定的职业,但在每逢红白喜事的时候都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有贵表叔那时大约四十来岁,身材高大、腰杆笔直,皮肤白皙、一双浓眉,步伐坚定有力,嗓音洪亮清脆,做事有条有理,具备了一个“支客师”的基本素质,加之他善于学习新知、总结过往、积累经验,经过多次实践历练,无师自通,成了远近闻名的出色“支客师”。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每到中秋时节,家家户户割稻子、掰玉米、收芋头、挖花生……一派丰收的景象。从颗粒归仓一直到来年农历正月,都是农村娶媳妇、嫁姑娘的密集期,这也是有贵表叔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期。 一般娶媳妇正期的头天晚上,主家就要宴请媒人,我们那里叫“请老红”或“起媒”,喊上至亲来陪客答谢。那天有贵表叔就开始粉墨登场了,他穿上新做的中山装,头发梳得纹丝不乱,口中哼着小曲,大口袋里还要别着一个那个年代很少见的玻璃杯,显得不同凡俗、神采飞扬,一步三摇地来了。主家当家立事的几位迎到堂屋正中坐定。有贵表叔开始询问了,规模准备办多大,档次想怎样,服务的人手够不够,有没有特殊的要求……事无巨细。问过这些以后,他已经了然于胸了,就开始安排几个能干的亲戚分头行动,一级一级落实到位。召集明天的服务人员,烧锅的,掌勺的,端盘的;向左邻右舍借桌椅板凳;娶媳妇时的必要风俗礼节有没有准备到位,红包多少个……他都要一一过问。一时间,众人就忙碌起来了,院子里、堂屋里、厨房里,人声喧哗,鸡鸣狗叫。 吃晚饭的时间到了,有贵表叔被邀请坐到堂屋中央,他逐一询问了刚才安排事情的办理情况,又一再叮嘱要各负其责、坚守岗位,这才放心地坐到饭桌上陪老红。他和老红都是这张桌子的主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不断地有人过来敬酒,他往往是来者不拒。他和媒人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划拳行令:哥俩好、好就好,五魁首、八匹马,六六大顺、满堂红……一时间酒席桌上战得难解难分,直到打起老虎杠子、猜起火柴棒,搞起酒席桌上的全能比赛。其他的人倒酒、评判、喝彩,整个桌上笑语喧天、热闹非凡。 但是无论多晚,他总是不管主家多么热情地挽留,他都会回家,在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会准时赶到主家调兵遣将、排兵布阵,一众人等各就各位、各忙各事。烧锅的烧锅,择菜的择菜,打理牲口的打理牲口,摆放桌椅的摆放桌椅……一切都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大约快十点多钟的时候,亲戚们从各地陆陆续续赶来,都要送上或多或少的礼金,有贵表叔一边安排主家至亲摆开礼簿记账,一边满脸堆笑、一一寒暄,安排散烟的递上烟,倒茶的倒上茶,他再根据每人喜好进行安排,或是拉呱聊天,或是打打小牌,或是正好找个帮手。 人越来越多,院子里、房间里、厨房里都是人,那时的婚宴都是流水席,来一拨安排一拨酒席。有贵表叔要根据来人的年龄、性别、爱好、关系亲疏、时间松紧等来安排,要做到不落一人、亲切有加。每批酒宴开席前,他都要引着新郎官——“小登科”到每桌前边说边唱:今日某府贵子喜结良缘,承蒙团转四邻,家门户族,房亲叔伯,八面亲朋,哥们弟兄,隔河渡水,翻山越岭,动了你们的龙步,来到贵府,鼎力相助,奋力相帮……让新郎回敬来客三叩首,再讲几句什么“吃完饭、都别走,打麻将、推牌九,东家样样有”等客气话,然后才正式开席。于是来宾们觥筹交错、举杯同喜,敬酒声、劝菜声、推辞声、孩童的嬉笑声……不绝于耳。有时一些爱热闹的妇女会用红颜料出其不意地涂抹在新郎官父母或至亲的脸上,以增添喜庆和幽默气氛,有时人们也会和有贵表叔开玩笑,他也不去洗,挂着个花脸走来走去,让人忍俊不禁。 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午后,直到最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红媒接新娘回来了,一时间鞭炮齐鸣,孩子们欢天喜地地围聚过来,嘴里连声喊着“看新娘了、看新娘了”。有贵表叔急忙迎上前去,招呼新郎家里人把送亲的领进堂屋,这是今天最重要的贵客,要奉上最好的茶水和糖果糕点;同时让搀亲的把新娘搀扶进新房,然后坐在婚床的新帐子里,家里的小姑子还要递上茶水。起初的时候,也会举行拜天地的仪式,有贵表叔毫无疑问是仪式的主持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父母给改口费……礼毕后才将新娘送进新房。 款待送亲团是有贵表叔的“重头戏”,这关系到新娘娘家人对新郎方的第一印象。他一再叮嘱婚礼服务的所有人员务必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使出浑身的本事,在这个环节不能有丝毫的闪失和差池。不一会儿,红烧鸡、三鲜汤、肉圆子、胡辣汤、瓦块鱼、回锅肉、肉末粉丝、咸鹅咸鸡……都端上来了,满满的一大桌。有贵表叔早已安排新郎家里几个能说会道的至亲坐在每桌倒酒劝菜,刚才略显沉闷的气氛一下子打破了,送亲的人们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笑容。正在此时,有贵表叔适时地让新郎家给每个来送亲的孩子都包了一个红包,这时送亲的人们更是满脸堆笑,嘴里不住地说:不要太客气了,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送走送亲的人们,夕阳落山、暮野四合,来客也渐渐散去,留下的都是一些至亲,此刻有贵表叔也是如释重负。照例主家会找几个当家主事的陪着他喝酒,前一天的一幕又会重现。正在酒酣耳热之时,有些喜欢热闹的新郎的老表也会撺掇他赞喜句闹洞房。于是半醉半醒的有贵表叔举起一支红蜡烛,领着众人来到堂屋,此时从堂屋到婚房间都挤满了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他半读半唱,半走半扭,什么“手拿蜡烛喜洋洋、一对红烛放光芒”,什么“今日洞房花烛夜、明年生下状元郎”……后边跟着的人们就大声地喊一声“好”。有贵表叔虽醉眼朦胧,但这些句子烂熟于心、脱口而出,围着的人们也借着酒劲兴奋起来,叫好声越来越大,喜悦的气氛达到顶点。 时近半夜时分。有贵表叔即将踏上归途,主家拉着他的手是千恩万谢,随手递上一个布包,里面照例是2条好烟、2瓶好酒,有时阔气的主家还会拎上几斤肉和鸡鸭让他带着。于是他又耳朵夹满香烟,迈着碎步,哼着小曲,踉踉跄跄地往回赶。 同娶媳妇、嫁姑娘这样的喜事相比,大多的丧事都是让人始料未及、猝不及防的,此时一个家族中当家主事的往往都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中,家里就显得慌乱无序、杂乱无章,这就更需要一个人来统筹安排、指挥调度,有贵表叔恰是此时的最佳人选。扎灵棚、请吹鼓手、请抬棺的八大仙、安排守灵哭灵、安排购买丧事所需物品和烧纸……这些事情方方面面,比办喜事更加复杂、更加琐碎,有贵表叔都会逐一安排到位。 第二天,亲友们从四面八方闻讯而来,凄凉的唢呐和二胡声响起来,声声哀乐低回婉转,守灵的女人们哭声如泣如诉,让来的亲友们不胜唏嘘感叹、声音哽咽。有贵表叔要领着孝子贤孙给来客回礼,有些来客来后就回去了,还有些会留下来入席。 当天的晚上,有贵表叔还要安排烧逝者的衣服、安排家人和逝者见最后一面、安排送葬的人们……忙了个通宵的他,往往是两眼红肿、双腿无力,却强打着精神。经历了许多次的大喜到大悲,有贵表叔似乎已经看尽了人间的浮浮沉沉、尝尽了世间的酸甜苦辣,自始至终都是镇定自如、游刃有余,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一丝不乱。 寒来暑往,世易时移。一晃我离开家乡快30年了,随着时代的变化,家乡的红事都跟着大形势,孩子们都喜欢在镇上或者市里的大酒店举办,就成了“一顿饭”的事情,虽然表面上轰轰烈烈、风风光光,但在我看来少了过去农村的一些风俗传统和喜庆欢乐,同一桌的人也大多素不相识,特别是婚礼的司仪,主持的内容、程序大同小异、缺乏个性,来宾最多拿出手机拍个视频;白事这些年都移风易俗,程序大多都简化了,很多内容都放在殡仪馆了。 岁月催人老,有贵表叔也已两鬓染霜,戴上了老花镜。每次在酒桌上遇到他的时候,三杯老酒下肚,他仍会滔滔不绝地说起过去的事情:赞喜句闹洞房、酒桌豪饮、月下独行……我的眼前仿佛还是那个意气风发、口吐莲花、妙语连珠、谈笑风生的“支客师”表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