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儿歌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2年05月24日 来源:皖西日报

有人说,儿歌是定格历史、反映时代的留声机,不论年龄有多大,在我们记忆深处,总有一首童谣能够唤起儿时的记忆。1980年代初期,上海电影制片厂拍了一部反映民国时期老北京生活的故事片《城南旧事》,电影里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儿歌就是民国文化奇人李叔同作词的《送别》。 李叔同出生于天津一个富裕之家,早年到日本学习音乐和美术。此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根据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曲,李叔同的这首《送别》,旋律则取材于《旅愁》。 这首《送别》的曲调和歌词都极为优美,至今传唱不衰。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其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中曾引用这首歌,书中英子(林海音)小学毕业,同学们唱《送别》为他们送行:“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但我们又是多么怕呢!” 林海音版的《送别》与李叔同原版略有不同,李叔同版本是其弟子丰子恺亲笔所记,应该无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两个版本为什么不一致呢?有人认为是林海音忘记了原词,小说里的这首歌是她自己创作的。但有学者考证并非如此,林海音版《送别》在历史上的确存在过,是林海音所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仪式歌曲,《城南旧事》中称之为“欢送毕业同学离别歌”。可能学校觉得李叔同原歌中某些词句与毕业典礼不太适合,所以便作了改动,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而林海音恰恰是如实记录了当时的情景。 民国时期还有一首儿歌极为有名,这就是《两只老虎》,歌词非常有趣:“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这首儿歌也是根据外国歌曲填词的,原名叫《雅克兄弟》,是一首法国儿歌,原文大意如下:“雅克兄弟,雅克兄弟,你睡了吗?你睡了吗?早上好,早上好!”《雅克兄弟》是如何变成《两只老虎》的,至今无考,但“老虎版”至少出现在抗战期间,因为知名报人曹聚仁《蒋经国论》第五节《新赣南如此》中就提到《两只老虎》。 这首儿歌在中国近代史上非常有名,北伐军政治部一位叫邝墉的科长,根据《两只老虎》曲调写了一首《国民革命歌》。歌词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听到,相信大部分人都能倒背如流:“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中共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则将《国民革命歌》改成《土地革命歌》。197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这样一幕,主人公潘冬子和伙伴们一起,兴奋地唱起这首歌曲:“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和劣绅,和劣绅。我们要做主人,我们要做主人,分田地,分田地!” 一曲《雅克兄弟》,在中国留下了无数异姓“兄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