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读的时光
皖西日报
作者:程锦
新闻 时间:2022年02月22日 来源:皖西日报
程锦
每个读书人都会有几段与书相关的故事。平生无他爱好,惟喜读书。与书相伴三十余载,爱恨交加实难尽言,亦曾作《藏书梦》《恨书说》《淘书记》《借书忧》等短文以志之,今沿用旧制,戏作“抢书”一则,聊以自娱。 少时居山乡僻壤,适逢书荒之季。其时虽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已有几个年头,但改革开放的春风才刚刚吹进沿海城市,尚未拂到偏远山村。大部分村民们物质生活才基本得到保障,刚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电线杆刚架到镇上,还未接到生产队。条件稍好的家庭,能有台盖着红布的收音机,哒哒哒地旋着调频按钮,收听到单田芳刘兰芳演播的精彩评书,或南腔北调咿咿呀呀的戏曲,已让人羡慕不已。“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电视机、电冰箱等只在课本上的插图中见过,更别说电脑、手机了;县电影公司每年一次入村放映电影的日子对我们而言,简直如同盛大的节日;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几乎一片荒原。 镇上无书店,学校无藏书。学生们标配的军绿色黄书包里,常年除了几本薄薄的教科书外,再难觅得几本课外书。且不说高大上的中外名著,也不说刀光剑影、侠骨柔情的武侠小说,抑或风花雪月、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单是风靡全国几毛钱一本的小人书,也成了乡村少年们的稀罕之物;偶得一册,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常常被翻得掉了封面封底,磨卷了边,甚至缺了页,除非是老铁,否则难得抢到畅读一番。 班上有少数同学门路广,间或从有藏书的父兄亲友手中摸来一本书,课间偷偷掏出来美美地翻读,少不得吸引众多同学的眼球;常常书一翻开,四周便围上一圈小脑袋,指手画脚,七嘴八舌,你推我搡,笑语连连,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甚至连上课铃声响了也未察觉,结果自然是被授课老师一个箭步蹿过来,一只大手夺过去,一齐被罚靠墙站,课后还要一起去打扫厕所。 少年的字典里永远没有“安分”这两个字。愈是老师不准看,大家愈是兴致高。吃一堑,长一智,于是改变策略,转移战场,由地上转为地下,从教室转到校外,上学路上的小竹林,操场旁的青草地,都成了我们阅读课外书的绝佳场所。课间中午,或斜倚竹石,或侧卧田坎,伴着泥土芬芳,和着唧唧虫鸣,享受着畅读的乐趣,那滋味绝不亚于饥饿之人独享一桌丰盛的佳肴。 那时候,有课外书的同学俨然成了同学中的“明星”,常常前呼后拥,人气爆棚。为能最先抢到好书,过一次书瘾,大家常常使出浑身解数。攀关系套近乎说好话这样的“小儿科”显然无法奏效,承包打扫卫生、帮忙抄作业也丝毫不能令其心动。一次,为了能抢读到同桌手中的半部卷了边的《射雕英雄传》,我接连数日食不甘味,最终还是未能抵得住郭靖大侠降龙十八掌的魔力,最终一咬牙一跺脚,索性豁出去了,偷偷打开父亲的衣箱,拿出箱底珍藏的一部《三国》和他交换,方才“力战群雄”,最终把《射雕英雄传》抢到手。晚上捧着渴盼已久的书,兴奋之情难以言表,躲在卧室的油灯下直读得如痴如醉,不知今夕何夕。 大学里,“茅盾文学奖”系列图书成为最抢手的读物,为了能抢读到渴盼已久的《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同寝室5位同学排好值班表,每天上下午轮流到图书馆“蹲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抢得好书归,举室乐陶陶。 工作之初,学校阅览室里虽然订了不少报刊,然而大多为教育教学类,文学刊物却甚为寥寥。同事中很有几位书迷,大家常常为抢读一本好看的杂志,忙得不亦乐乎。每期杂志一到,稍一迟缓,便被捷“手”先登,留下一连串的哀叹唏嘘。每到月初杂志送达的那几日,几位书迷们常常高度警惕,腿脚也变得格外勤快;每天课前课后,总要绕到阅览室遛一趟,即便没有抢到《当代》,能抢一本《十月》《小说月报》或《中篇小说选刊》,也是不错的收获。那段日子里,我先后抢读了徐贵祥的《马上天下》,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贾平凹的《秦腔》,梁鸿的《中国在梁庄》,李师江的《中文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等等,可谓收获满满,至今记忆犹新。 时光匆匆,悠悠数载。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高度丰盈,手机电脑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多数家庭的日常用具;图书报刊更是随手可得。加上网购和快递业的风生水起,买书已不再是奢望,网上购书,既方便快捷,又经济实惠;这边动动手指才下单,那边已打包分发出仓昼夜不停托运分捡送递,很快书便送到了家,抢书的时光已成为永恒的记忆。 然而,面对着满架壁立,花花绿绿,琳琅满目的书籍,却怎么也找不到当年抢读的兴致。难道真的是书非“抢”不能读也? 春节期间,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竣,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全家减少外出,宅居家中,读书过年。为激起女儿的读书兴趣,我们商定同读一本书。买一本读一本,谁先抢到谁读,谁先读完谁获胜,谁获胜谁是“阅读星”。先前也曾和孩子同读过名著,然而要么因自己教学及琐事未能坚持到底,要么因孩子学业负担重,很难共同读完一本书,往往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草草完成,收效甚微。难得寒假这一整块阅读好时光,于是我拔掉网线,关掉电视,将手机调成静音,泡一杯瓜片,抢来一本好书,慢慢地品,静静地读,细细地体味。短短十几天,已抢读了《骆驼祥子》《朝花夕拾》《海底两万里》《曾国藩传》等三四本书。追寻鲁迅先生的心迹,从可爱百草园到枯寂的三味书屋,看完了社戏,又来到仙台聆听藤野先生的讲座,透过先生手中燃起的缕缕青烟,感受到他弃医从文,为民族呐喊的满腔热血;叹惋骆驼祥子三起三落的悲剧人生,体味那浓墨社会中普通人的酸甜苦辣,理想与绝望,奋斗与堕落;透过漫漶的历史缝隙,感悟曾国藩身上折射出善与恶,拙与智,刚与柔,忠诚与圆滑,偏执与融通。 空调暖,茶叶香,抢读名著滋味长。一篇读罢,揉揉干涩的双眼,舒展一下僵硬的腰肢筋骨,举头远眺,窗外已是万家灯暖,空中白雪飘飘扬扬,如梦如幻;远空传来声声爆竹的脆响,恍惚中忘却了时间的流动,新的一年正款款而至。 新年新征程,悦读越美好。相信只要勤读不辍,有诗书润心,未来一定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