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检察之窗·红土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红军源走一走

      张凤兰 文/图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1月27日    来源:皖西日报



  在休息日的一天下午,决定去江店新城的红军源走一走,就打了电话给廖家同老师——原金寨县斑竹园镇文化站站长,现安徽省委讲师团宣讲员,常给外来参观的旅游团宣传金寨的红色故事。他在朋友圈里告诉我,入选安徽省研学旅行基地的除了小南京金禾体验园,还有金寨的“两园一院”——梅山红军广场的烈士陵园和江店正在筹建的鄂豫皖红军纪念园。
  鄂豫皖红军纪念园红25军军政机构旧址,是我们在红军源里看到的第一座老式祠堂一样的古建筑,青砖黑瓦,雕梁画栋,曲廊内院,无不透着古朴和典雅。又因着一张张红军将士的遗照和“红军是穷人的军队”、“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等标语,让人倍觉肃穆而庄严。
  廖老师说,这座古建筑原来坐落在斑竹园镇长岭关附近,是漆氏祠堂,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历经战乱,年代久远,意义非同一般。由于六武高速公路建设的需要,经上级批准,由专业人员对其进行了整体迁建。将一砖一瓦一基石等房梁木柱,都标上号拆下来,运到这里,再根据原先那房子的图纸,重建了一模一样的漆氏祠堂。
  而真正的红25军军政机构旧址原在商贸重镇麻埠,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8年,为了治理淮河水患,在金寨县境内修建响洪甸水库的时候淹没了。以后,就落迁到这里。看馆里的文字和图片记载,在土地革命时期的1931年10月25日,为了巩固和扩大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对苏区和红军的“围剿”,设立在老麻埠街的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军委会决定,以红四军部分部队为基础,组建工农红军第25军。这支队伍,从成立到1935年9月6日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红军会师,浴血奋战,损失惨重,多次整编,屡次改选,排除万难率先完成长征,被誉为“长征先锋”,是唯一一支长征结束时人数多于出发时人数的红军队伍。
  在陕北,咱们的红25军和陕甘地区的红26军、27军合编为15军团,在一次次的胜利战役中,巩固和壮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建立了特殊功勋。
  红25军长征以后,先后留在鄂豫皖、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领导干部和武装力量,像星星之火,又成燎原之势,分别发展成为红28军和红74师,胜利坚持了两地的游击战争。毫无疑问,在咱大别山金寨建立的红25军,为革命根据地建设、人民军队成长和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所以,才会说金寨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吧。
  干净的柏油马路又宽又长,随着地势曲线延伸。安徽抗日战争历史展览馆就在不远处,青砖黑瓦,石墩木窗,仿古建筑。许是游人不多的原因,里面没有开灯,环境昏暗,往事血腥,更给人以肃穆之感。在一幅幅照片的文字解说里了解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对中国长达14年的侵略。1937年11月26日,日军侵入安徽。至1938年夏秋,全省大部分地区沦陷在日军的铁蹄之下。日军的“三光”政策,让沦陷区人民惨遭蹂躏和摧残。为了更好地抗击日军,国民党安徽省政府迁入金家寨(现梅山水库淹没区)。金寨成为国共两党领导安徽乃至大别山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军政中心。青山的“茅坪惨案”,西河的“康王寨歼敌”等一幅幅腥风血雨的战争图片,记录下日军的滔天罪行。
  廖老师要考证的是抗日战争展览馆后面的那个碉堡,他想弄清那个碉堡是抗战时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产物,还是从别处拉来的。经过和管理员沟通和电话咨询,证实那庞然大物是2014年8月29日,金寨县对新老城区结合部棚户区拆迁改造时,在江店鱼塘一农户院中发现的,属抗战时期桂军第21军驻扎立煌县县城(现梅山水库淹没区金家寨)时为抵御日军进犯而修筑的,原有9座,其中8座碉堡都毁于大炼钢铁时代,仅剩这座是在农户院内才得以幸存。是目前我县发现的较为完整的抗战文物。它矗立在春天的花红叶绿中,格格不入。
  一座座建筑,一件件展品,无不记录着,在金寨县这片红色的热土上,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金寨人民奋勇抗敌,用血泪书写了一篇篇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硝烟已远,记忆永存。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金寨考察调研时,由衷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总书记的肯定,足以让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牺牲的十万金寨儿女安息了,所有的金寨人,也该自豪和欣慰的。
  从展览馆里出来,我觉得,历史就是一面镜子,我们应该经常看一看,照一照,曾经的腥风血雨,曾经的千疮百孔,会反衬出我们现在的生活安宁得让人多么满足、多么欣慰,并为之继续努力。惜福吧!我想,这也是政府在这里建设“红色文旅小镇”和“革命传统影视教育基地”的初衷吧!
  会越来越好的,我们的新城我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