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健康园地·城事·茶舍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年 画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1月27日    来源:皖西日报


  李静

  小时候,自己家和周围邻居家的房子是低矮且简陋的,屋内陈设更是简单到只有桌椅床榻等必要的用品,为了让家有一丝亮色,每年过年前,人们喜欢买一些画来装饰斑驳的墙面。
  迎门对面的山墙下是放条几的地方,也是家里供奉祖先神灵的地方,这面墙因此要比屋内其他的墙要尊贵得多。这面墙,通常要挂上中堂画,中堂也就是中间一幅长方形卷轴画,两边各一个配对。那时候的日子虽然清苦,但老百姓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堂大多是花开富贵的牡丹图、松鹤延年的长寿图、亭台楼阁的风景图,两边的配对也多是“积善人家多余庆、忠厚传家福寿长”一类的警世恒言或赞美祝福的对联。
  除了这面山墙,房间内大大小小的墙壁上都要贴上画,那些墙壁或是用麻秸加泥浆糊成,或是长年失修露出斑驳的内在,贴上画就相当于给墙壁穿上了一件遮羞的衣裳,省得有客人来的时候让人难堪。堂屋是家人活动比较频繁的地方,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两面墙上自然也就要贴一些庄重的画。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堂屋就挂过梅兰竹菊图和黄山四景图,这样的画通常是一个内容一个长条幅,俗称“四幅屏”。那时候觉得黄山离我们太遥远了,一辈子都不可能去到,从小就爱幻想的我,没事时,就对着画上的云海、温泉、怪石、奇峰来一番神游,想象自己进入到画中的景色中去,仿佛已身临其境。家里还挂过古诗词的四幅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都是那时从画上学来的,虽然一知半解,但因为图文并茂,也算是最初的诗词启蒙。
  其他的房间是内室,贴的画就可以随意些。人们大多会贴一些当红的电影明星像,也有贴风景画的。小时候,我家西边的房间就贴过一张《漓江春早》画。我对那张画印象特别深。春天的漓江,小小的竹排在如镜的水面上漂流,岸边粉色的桃花团团簇簇,象鼻山的倒影被洗衣少女拨动的水波虚化成道道水纹,远处春笋似的山一座座伫立,像在等待久出未归的旅人。那时候,经常对着这幅画幻想自己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不要太大的房子,只要干净整洁,就在漓江边,就在那桃红处,开窗就是风景,抬脚就在画中。2000年,我有机会到了漓江,还真看到了如当年画中的景色,那些风景保持着与画中的惊人一致,我才知道,画中的一切都不是虚幻,它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真实的风景,而真正的风景从来都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
  因为人们对画的热衷,每逢过年,街上摆摊卖画的人就多起来。放学的时候,我和同学们就沿着卖画的摊子一路走一路看,识字不多的小孩们,叽叽喳喳,像一群放出笼子的鸟,这幅画画的是什么,那幅画画的是什么,常常为了一幅画争得是面红耳赤。要想买到质量上乘、制作精美的画还得到当时唯一一家新华书店。新华书店并不大,也就三间屋子,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老北街上,离我家直线距离也仅十几米远。每年过年前,是新华书店最忙的一段时间,为了应对年前购画客流,新华书店早早就采取了相应措施,那就是找一根粗木棍绑在屋内两侧大站柱上,把客流挡在木棍之外,防止人流拥挤而弄坏柜台上的画。即便如此,狭小的新华书店也是人头攒动,人手挥动,生怕抢不到瞄了好久的画。
  离过年还有几天,很多人家已急不可待地把画贴上了,那些旧画落了一年的灰尘已经变色,被主人撕下来垂头丧气地堆在地上,而那些新买的画则喜气洋洋替补上去,显示出一番新气象来,堂屋突然明亮起来,像灰头土脑的家庭主妇经过修饰一下变得容光焕发、神清气爽。
  时光在岁月的长河中一泅而过,几十年后的今天,人们装饰装修房屋早已不再张贴印刷画,那些老年画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但是它们讲述的故事和带给人们的新年感受不应该被忘记,而是应存入岁月的记忆,成为一枚枚晶莹的琥珀,历久弥新、鲜活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