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排头兵”,全力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
皖西日报
作者:施万章
新闻 时间:2022年01月21日 来源:皖西日报
施万章
当前,我市正在组织开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活动,这是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锤炼坚强党性、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党执政群众基础的有力抓手,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全市信访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专题学习教育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实施,扎实有序推进,努力把专题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新时代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动力和思路举措。 一、勇当“排头兵”,政治责任扛起来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活动是政治工程、民心工程,也是市委市政府当前一项重点工作。全市各级信访干部要站在第一线,勇当“排头兵”。一是扛起政治责任。要按照方案要求,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真正把各项工作牢牢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紧之又紧、细之又细。要将“为民解难、为党分忧”作为坚贞不渝的信念,将“信访为民、群众满意”作为坚持不懈的追求,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韧劲,以勇于担当的精神、破冰前行的勇气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奋发有为地推进各项信访工作任务落实落细落地。二是站稳群众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访工作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这充分体现了党的宗旨意识、真挚的为民情怀,也为新时代信访工作指明了政治方向。全市各级信访干部务必树牢宗旨意识,站稳群众立场,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始终与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真正把信访工作当家业、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诉求当家事。三是坚持以人为本。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要牢固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理念,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带着责任和感情做群众工作,接待好每一次来访、处理好每一封来信、化解好每一件事项,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聚焦“急难盼”,用心用情办起来 要紧盯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中心工作,聚焦群众“急难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抓好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一是全力做好省长接访交办事项办理工作。聚焦省政府主要领导在霍邱县接访交办的629件信访件组织攻坚,逐案落实领导包保,建立工作台账,列出责任单位、包案领导、方法措施、完成时限“四清单”,实行盘点销号,确保春节前有结果、全国“两会”前全部办结。包案领导要放下架子,积极开展带案下访、主动约访,与信访群众面对面交流,把群众信访诉求听清楚,把上访缘由问清楚,把事情来龙去脉理清楚,把前期办理情况弄清楚,把相关法规政策搞清楚,为问题处理奠定基础。各相关单位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信访人不停诉息访不放过。二是推深做实“重畅决”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摆“重诺言、畅两信、决诉求”专项行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把督查督办作为推动专项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健全日常督办与重点督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将所有集中交办事项全部纳入工作视野,督责任落实、督政策兑现、督工作进度、督化解质量,做到督查一件、跟踪一件、化解一件。对行动迟缓、重点个案化解不力、工作开展不平衡的,及时采取交办函、提醒函、督办函、回访函“四函”工作机制进行督办,压紧压实责任。统筹做好领导接访下访、包案化解、阅批群众来信等工作,做到接访不走过场、写信真管用,对群众反映的信访突出问题,坚持有事就办、立即交办,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三是持续开展“重复信访治理”工作。目标引领脚步,定位决定方向。坚持以“事要解决”为目标,进一步落实责任、找准症结、分类施策,努力将重复信访降低到最低水平。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群众心坎上,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桩桩有落实”。 三、筑牢“基础桩”,常态长效抓起来 信访工作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必须适应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跳出老套路、打破旧框框,结合实际创新机制、健全制度,对信访工作进行系统治理、综合施治。一是建立健全源头预防机制。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指示精神,积极开展“三无”县乡村三级“联建联创联评”活动,推动信访工作关口前移,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让乡镇、村居(社区)成为矛盾防范化解的“主阵地”,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难事不出县(区)、矛盾不上交”。要注重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在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重大决策出台前深入开展“四下基层”活动,下沉一线走访调研,倾听群众意见,吸取群众智慧,从源头预防和减少信访矛盾。要落实首接首办责任,大力倡导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快办,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马上办、简易办,盯着办,推动信访矛盾“三到位一处理”,努力实现“最多访一次”。二是建立健全矛盾排查机制。坚持“村(居)每周、乡镇(街)每半月、县(区)每月、市每季度”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做到全覆盖、无盲区,及时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准确掌握社会矛盾的苗头信息,并及时进行梳理归类,建立矛盾纠纷台账,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用好信访大数据,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对重要敏感信息,加强舆情监测引导,全面提升信访风险发现力、研判力、处置力,努力将矛盾纠纷调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三是建立健全多元化解机制。深入贯彻执行《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完善和解、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合理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化解体系,为群众提供多样、便捷、高效的信访服务。要积极发挥党委领导的政治优势,统筹政府、社会各方力量,特别是发挥好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以及律师、心理工作者等资源参与矛盾化解工作,构建信访工作新格局,形成信访矛盾共治局面。2021年,全市信访系统共受理信访事项9647件,通过一案一策、综合施策,截至去年底已化解9237件,尚有230件正在办理期限内,按期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88.8%,在全省信访责任目标考核中居第3位,我们向信访群众、向市委、市政府交了一份满意的信访答卷。 四、锻造“硬作风”,干事状态提起来 打铁还需自身硬。新时代呼唤信访干部有新作为,我们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要求,打造一支“过硬”的信访干部队伍,树新风、开新局、谱新篇。一是政治上靠得住。不断提高信访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二是工作上有本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对信访干部的职业培训,加强知识储备,补上知识弱项、能力短板,全面提升信访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政策领悟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深入开展岗位练兵、岗位竞赛、岗位奉献等实践锻炼活动,增强信访干部队伍的实战能力,炼就干事创业的铁肩膀。三是责任上勇担当。大力崇尚实干精神,“干”字当头,实干苦干拼命干,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激情澎湃做信访,一往无前抓化解。四是作风上过得硬。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不断延伸事前防范、事中监督的触角,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加强日常监督,引导教育广大信访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作者系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