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法院在线·红土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人要活出点精神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12月23日    来源:皖西日报


  张录鹤 摄于金寨县汤家汇镇红军河畔
  王娟

  “人要活出点精神”。这是我爷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70年前,在朝鲜战场上,为抢夺制空权,保护运输线,爷爷所在的部队在太川县修建军用机场。在修建过程中,不断遭到敌机轰炸,每一次空袭,身边战友就成片地倒下,一个班、一个排、一个连就没有了,可即便如此,没有一个战士退缩。爷爷经常说,这场仗就是靠“精神”打下来的。我一直在想,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硬是打出了军威国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打出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了一名新闻记者,在采访的道路上继续追寻着精神的答案。去年,我们拍摄了《抗美援朝六安人》电视纪录片,让我了解到很多抗美援朝中的感人事迹。
  在《长津湖》电影中,北极熊团旗被缴这个片段激动人心,而这场彪炳史册的战斗就是我们六安市金寨籍开国少将詹大南亲自指挥的。
  1950年11月27日晚,詹大南作为27军副军长兼80师师长,负责指挥攻打美7师第31团——北极熊团,双方力量悬殊。当时,朝鲜的气温降到零下38.9摄氏度,将士们手冻僵到连枪栓都拉不开。没有重炮和反坦克武器,面对敌人围得水泄不通的环形防御圈,战士们就抱着炸药和手榴弹往前冲。经过五天空前惨烈的恶战,詹大南和战士们终于歼灭了美军王牌团——北极熊团。战后,詹大南看着这面缴获的“北极熊团”团旗笑道:“我们差一点就把它当成了蒸笼布。”90年的革命生涯,戎马一生、功勋卓著,詹大南创下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时刻,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与发展。就在前段时间,11月28日,在金寨一中举行了詹大南将军教育基金捐赠仪式。詹大南次子詹若著遵照老将军遗愿,将其生前结余的工资20万元捐赠给金寨一中,用于奖励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和德艺双馨、潜心育人的老师。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祖国山河每一寸鲜血浸染的红色热土,每一段感人至深的红色往事,都凝结着老一辈革命家不怕牺牲、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精神。家家有红军,处处埋忠骨。六安,28年革命红旗不倒,走出108位开国将军,创建11支工农红军,10多万将士血洒疆场。
  “人要活出点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现在说起来是“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可是在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之前,这片“鱼米之乡”则是饥孚遍地、民不聊生。1958年,淠史杭工程建设拉开序幕。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和我国唯一的横跨两省特大型灌区,润泽皖豫的淠史杭工程创造了水利史上的不朽丰碑,同样展示了牺牲奉献、一心为民的革命精神。
  2019年,我参加了《人间天河淠史杭》纪录片拍摄,我们几经周折找到了突击连连长许芳华和队员邓传英。她们都已经年近80高龄,依然激动地和我们说起那段异常艰苦却又充满斗志的岁月。
  当年许芳华新婚3天后,就来到建设大坝的工地上,没有机械,沉重的石磙全靠人拉,人人肩膀都被勒出一道道血痕。1959年3月3日,气温极低,那天是大坝第3次合龙,早上6点多,面对咆哮的山洪,许芳华带领着70多名队员跳入激流中,“人在,坝在!”由于长期浸泡在水中,很多队员的身体留下了后遗症。邓传英老人更是患下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变形,卧床长达40年。  
  如今,淠史杭灌渠实现了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000万亩;灌区以占全省六分之一的耕地面积、五分之一的有效灌溉面积和14.7%的水资源,生产了全省四分之一的粮食、三分之一的水稻,保障了合肥、蚌埠、阜阳、六安1330万人的饮水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安全,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源”、“发展之源”和“小康之源”。
  “人要活出点精神”。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铭记誓言,不怕牺牲,甘于奉献,把热血和生命播撒在厚重挚爱的中国大地上。
  今年4月,我有幸成为全国模范法官魏晶晶事迹的宣讲人。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6岁。这一次与魏晶晶的“相逢”,不仅仅是一次采访,更是一次精神洗礼。为了查清事实,为民解困,她能和当事人、律师上下300多层楼,一共数了1107扇防火门。年仅10岁的儿子最大的心愿竟是“好希望妈妈一周陪我玩一次。”在入党申请书上,魏晶晶写道:“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就会奉献一切。”
  爷爷这句“人要活出点精神”的口头禅,如今也成了我的座右铭。人要活出点精神,这精神就是中国精神谱系的传承和发扬,就是我们应有的职责和担当。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作为走在新征程上的青年人,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引领下,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大别山精神,树志气、增骨气、强底气,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六安展现新作为,为和谐幸福六安尽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