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 嘴
皖西日报
作者:刘平
新闻 时间:2021年12月21日 来源:皖西日报
刘平
要问村里哪对夫妻感情最好,这恐怕不好说;但如果问哪对夫妻从不吵嘴,所有人都会说:“柳爷跟柳婆。” 进村一条大路,到老槐树下拐个弯过去,就是老两口的家。老屋前围一圈篱笆墙,成了一个小院子。篱笆墙上爬满牵牛花,院子里一棵柿子树。小院子旁边一块菜地,种着莴笋、紫菜、芫荽、青椒、白菜、蒜苗、韭菜。日出日落,小院子里有说话声、鸡鸣狗吠声、锅碗瓢盆的声音,就是从来没有吵嘴的声音。 儿子女儿都在城里,就老两口守着小院子。 老两口的日子已默契成了一种生活的态度,用不着多说一句话,日子就丝滑地运转。一日三餐是柳婆的事,做饭前,她总要问一句:“老头子,想吃啥?”柳爷的回答都是两个字:“随便。”这是老两口的另一种默契。 柳婆就按“随便”做饭,有两层意思:菜地里有啥现成的,随手薅一把;按简单方便的做,炒紫菜、烩青菜、鸡蛋汤。但柳婆做的菜,不管炒的、烩的、凉拌的,都入口。柳爷从没有说过咸了淡了、软了硬了的。 每周一、三、五逢场天,老两口都要去赶场。有买的卖的要去,不买不卖也要去,看热闹。上午挨近十一点就往回转,他们从不在街上馆子吃饭。一路上走着,柳婆就问:“老头子,晌午想吃啥?” 柳爷条件反射一样说:“随便。” 村里有好事者琢磨:要柳爷跟柳婆吵嘴,难! 居家过日子,总免不了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两口也不例外,这不,就遇上了。老两口卖了两只羊,一千二百块,柳爷兴妖作怪把钱用塑料袋包着,埋在编织袋里的谷糠里,想最不起眼的地方最保险。那天柳爷去村头代销店打酒,有人开着三轮车收谷糠,柳婆就把那袋埋有钱的谷糠卖了。这事传出去后,都以为老两口会吵嘴,有好事者心里甚至已经“设计”出了老两口吵嘴的“模板”—— 柳爷:“你真是败家子!口袋里有一千多块钱哩,你当糠就卖了!” 柳婆:“我咋晓得口袋里有钱?你把钱放哪不可以?偏要埋在糠里。” 柳爷:“我想那里头保险,你要卖糠也该给我说一声嘛!” 柳婆:“我又不晓得里面有钱,给你说啥?” 柳爷:“就怪你!” 柳婆:“就怪你!” …… 可老两口没吵嘴,都想的是:吵嘴钱就回来啦? 好事者觉得不可思议,这事搁谁家,都要吵嘴。心眼小的,不吵翻天才怪。可柳爷跟柳婆咋就不吵呢? 第二天又是逢场天,不卖啥也不买啥,老两口还是一起去赶场了。街上走走看看,挨近十一点,就往回转。 路上,柳婆还是问柳爷:“老头子,晌午想吃啥?” 其实,因为钱的事,柳爷心里有些堵,只是忍着。柳婆这一问,一下把他心里堵着的地方扒开了一个口子,一股怨气就溢了出来。他想:“生活一辈子了,你不知道我喜欢吃啥?我就喜欢吃个麻婆豆腐、肉末粉条,你偏装着不懂,一做饭就问,一做饭就问。”于是,柳爷嘴里说出来的不再是“随便”两个字,而是带着几丝火药味:“我想吃龙肉凤肝,你给我做?” 柳婆吃惊地看着柳爷,她没想到老头子会这样噎她。因为丢了钱,柳婆心里也堵,柳爷这一噎,她心里突然就觉得委屈,想:“你就喜欢吃个麻婆豆腐、肉末粉条,可你偏不说,总说‘随便’,让我猜。今天问你,你还说要吃龙肉凤肝,你是想气死我哇?”于是,柳婆嘴里说出来的也叮当乱响:“要吃龙肉凤肝,你别找我,去找龙王爷。” 柳爷啐一口痰,说:“那你问我干啥?” 柳婆说:“我问你咋啦?问错啦?” “你就错了。” “你才错了。” ……老两口你一句甩过来,我一句顶回去,在大路上就吵了起来。这时候有一些人赶场回来,听见路上有人吵嘴,就往那地方聚,近了一看,居然是柳爷跟柳婆在吵。听老两口你一句我一句,大家很快明白了老两口为什么吵。 “几十年都没有吵过嘴,第一次当着众人的面吵嘴居然是为了一口吃的。”有人心里叨咕,觉得老两口这嘴吵得实在太稀奇。 村里最爱吵嘴的夫妻,也从没有为一口吃的吵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