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淮泥塑,给泥土灵魂
皖西日报
作者:余显斌
新闻 时间:2021年12月21日 来源:皖西日报
余显斌
1 匠心,让艺术品具有灵魂,泥塑就是其中之一:一抔土,加水,就那么揉捏、雕塑、晾晒、着色,《千里走单骑》就出来了,关羽骑着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马蹄带风,一路奔驰而来,微睁双目,长须随风,张嘴大喝,那声音仿佛就在耳边回荡,就在天宇回荡。至于林冲,则挑着花枪,戴着毡笠,披着斗篷,花枪上挂着一个酒葫芦,一身飞雪,仿佛正在雪夜上梁山。 泥土,此时再也不是泥土。 水,也不再是水。 泥土成为泥塑的血肉,水就成了泥塑的灵魂。泥塑大师们将自己的感情,通过心灵,传递给了泥塑的心灵。于是,泥塑就活了,就带着感情,带着血肉,带着风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王昭君一袭红色披风,眉眼秀美中带着坚定,带着毅力,一路弹奏着琵琶,朝着大漠走去;赵子龙手持长枪,白盔白甲,骑着白马,一身浴血,带着长坂坡的烽烟,朝着我们奔驰而来。 那一刻,展览馆远去,外面的阳光远去。 我仿佛伴着古人,走向遥远的大漠,在月光下,遥望着天际,遥望着乡愁。我仿佛跟着古代的将军,在号角鼙鼓中,成为一卒,手持长枪,冲锋陷阵,浴血疆场。 文字,能给人感染力。 绘画,能给人冲击力。 泥塑,能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和感应,因为它更具象,更具有真实感。 第一次,我感觉到霍邱泥塑能说话,能抒情达意,能走马江湖,或出没市井,行走陌上。看霍邱泥塑,就是在看一片红尘世界,就是在阅读平凡的生活,真实的人生。 2 霍邱,是泥塑的故乡。 临淮泥塑艺术馆,是泥塑登台亮相的舞台,在这儿,一个个雕塑,就如深宫女子,拂落岁月的尘埃,弹落时光的征尘,一步步向我们走来,一颦一笑,一回眸一低头,都是那样传神,那样灵动。 我的手轻轻伸出,伸向虚空。 我想试探一下,轻挥柳枝的观音皮肤是否具有弹性,她是否会有羞涩的感觉;我想看看,那位寿星手中的桃是否水润,是否会让手指带着水果的清香;我想摸摸,尉迟敬德的盔甲,是否寒冷如霜,秦琼的铁锏是否带着森森的杀气…… 每一尊雕塑在这里呼吸着,在这里演绎着。 霍邱的泥塑大师们,给这些泥巴赋予了生命,赋予了骨血,赋予了灵魂,又赋予了美感,让人走进艺术馆,仿佛不是走在泥塑中,而是走在一群生命中。这些生命,包括矫健的龙,包括凶猛的老虎,都只不过是缩小了而已,其余的,和自然的没什么区别。 一个个神话人物和古人,在这些大师的手上,仿佛没有远去,仍然活着。 花木兰戴着头盔,披着红色的斗篷,右手插腰,望着远处。她思乡了吗?这一刻,她是在望着天空的那轮明月,想到了故乡的炊烟,年老的爹娘了吗?一个隐士,是陶渊明吧,一袭蓝衫,长须飘洒,长袖随风,一身的书卷气也随风飘洒着。 弥勒佛袒露胸怀,大腹便便,张着嘴哈哈大笑,将漫天的喜气挥洒着,张扬着,让人无端地感到生命的美好,生活的美好…… 中国泥塑,出自新石器时代,出自遥远的结绳记事时代,一直沿着夏商周秦,走过唐诗宋词,走到今天。 泥塑,是中国文化根脉的一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回望乡愁,坚守文化特色,毫无疑问,泥塑,就是文化乡愁的一部分。如果那样的话,临淮泥塑艺术馆,毫无疑问就是一处传统文化的园地,一处坚守的根据地。 来这儿,也是一种回望乡愁,回望文化的乡愁。 3 任何艺术,既要回望过去,更要着眼现在,临淮泥塑艺术馆就是这样的。在艺术馆里行走,过去的翰墨岁月,古诗词岁月,仿佛带着一种平仄,一种清凉,在指尖上流淌过去,就如一滴滴水珠,流洒在时间中,晶莹圆润。 这儿,同样是现代田园牧歌的世界。 节日了,泥塑们在舞着龙。龙就那么精美,髭须张扬,鳞甲灼目,摇头摆尾。一个个霍邱汉子,举着龙,眉飞色舞地舞动着。面对这些,我仿佛看到了故园,看到了我遥远的乡土,每到正月,或者端午的时候,就会敲锣打鼓地舞龙。那时,我就跟在后面,叫啊笑啊,然后又是睁大眼睛呆呆地看着。多少年过去了,我挥别故乡,挥别家园,可是故园舞龙的情形,一次次在梦中出现。 后来,小村不再舞龙了。 今天,我在临淮泥塑艺术馆又看到了这些,又看到了我的童年,我的故园。 丰收了,三个汉子敲着锣鼓,吹着唢呐,一片欢腾,一片喜气,让人的心一时也沉浸其中,难以走出。 尤其一位老奶奶给一位老爷爷点烟的雕塑,像极了我爷爷我奶奶。我爷爷爱吸烟,经常拿着一个烟袋,吧嗒吧嗒的,有时会咳嗽。我奶奶埋怨着,说都是吸烟造成的。可是,我爷爷吸烟时,我奶奶又常常给点火。两个老人相濡以沫,早已离开这个世界了。今天,在《最美夕阳》的泥塑前,我又看到了他们,一时,竟有些鼻酸,久久地站在那儿,不想离开。 泥塑中,《长征》一组最是引目:三个红军战士,是在过草地吧?是的,是草地。一个战士负伤,另外两个扶着,三人带着疲惫,带着虚弱,朝前走着。可是,他们的眼睛里阳光白亮,坚定,充满着力量和毅力。 历史,这一刻停止流动。 这些人,都带着生活气息走来,走向我们,走向这个世界。 4 江南万物精细,精致,精美,因为,江南艺术家的心,就如江南山水一样,是青花瓷的,是透明的,是水灵的。他们心灵手巧,心思细腻,就是抒发的感情,也如天青色烟雨一般,无处不到。 霍邱的泥塑大师们,就是这样的。 他们走过这片土地,走过这方山水,在这片大地上,选中了泥塑,做为自己描摹生活的媒介,做为自己表达情意的工具,是一种匠心独具的选择。这里的泥土黏,挼搓之后,细腻润泽,犹如肌肤,加之以黑、红、灰三种颜色的土均匀搅拌,更有着一种吹弹得破的肉感,以及肉色。 这样,一种艺术珍品——霍邱泥塑就出现了。 一抔土,一勺水,经过多少血汗,多少工序啊,选土、挼搓、熟醒、制坯、粗塑、琢塑……正是在精细中,在缓慢中,一抔土活了,有了生命了,有了感情,向我们风神飞舞地微笑着。 临淮泥塑艺术馆的泥塑,千姿百态,形神各异,在演绎着红尘百态。 临淮泥塑艺术馆的泥塑,自然逼真,毫不做作,是艺术的一轮明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