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游击队长杨震(上)
皖西日报
作者:姚胜传
新闻 时间:2021年10月14日 来源:皖西日报
姚胜传
1918年2月6日,杨震(原名王平发)出生于舒城县城关镇金虎村贫农家庭。当时,辛亥革命风起云涌,帝国主义虎视耽耽,国内各种矛盾交错,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灾祸连年,民不聊生。年仅17岁的杨震离乡背井,从庐江乘船过江,为糊口先后在南陵县、青阳县、泾县等地修公路打零工,帮人种田,饭店里学徒。 1937年“七七”事变,日寇铁蹄践踏华北、上海、南京……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1938年,新四军东进抗日来到泾县原岸,他要求参加新四军,在第3支队5团3营7连当战士。司令员张云逸(兼)、副司令员谭震林。5团团长是舒城一带名声显赫的原“红军皖西北独立师”师长孙仲德。 1938年秋天,他所在的5团于南陵县西河镇驻防。国民党川军144师的一个营住在宣城县湾址红香树村,忽被日寇包围,情况紧急。5团3营奉命以急行军前往支援友军突围。当时他是机枪班长,用一挺俄式机枪,首次在战场和日寇交锋,毫不胆怯,端着机枪义无反顾地向敌人冲去,暴风雨般的子弹向日寇倾泻。在他和战友们闪电式的袭击下,日寇只得边打边撤。突然,敌人一发炮弹在他身旁爆炸,连人带枪埋在土里,被救护人员抢救下来,送进后方医院医治,几天后伤好返回部队。 繁昌激战 1939年11月8日至21日,我新四军5团在繁昌城下进行了三次攻防战,他参加了两次,其中一次是繁昌城下遭遇战。 11月8日凌晨,日军15师团的川岛警备队,步兵五六百人,由繁昌城东北方向的峨桥、三山等地偷袭繁昌城。头天夜里,5团奉命紧急集合演习,从老虎山、马家冲等地向繁昌急行军,作奔袭敌据点姿态,到达县城的铁门闸时,突然与偷袭来犯敌寇相遇,立即交火,把原定的野战演习变成与敌实战,以假成真。 因天未亮,不明敌人底细,我军迅速抢占杨冲两侧一带的山头险要地势,迎击敌人。天亮后,发现敌人倚仗人多、装备精良,频频向山头发动进攻,我军居高临下。杨震是机枪排排长,使用转盘机枪,连续射击,对敌人的杀伤力很大。 中午时分,谭震林副司令亲临阵地指挥,大大鼓舞了我军士气。敌人越打越疲惫,我军越打越勇猛。下午4时左右,我军看准时机,迅速突击,一鼓作气地反冲锋。随着号声全面出击,四面八方,喊杀声一片,敌人丧魂落魄,不知道有多少新四军杀来,只好抱头鼠窜。5时许,战斗结束,敌人伤亡几十人,我军缴获不少战利品。 汤口坝血战 日军上次战败后,仍不甘心,当日14时又调集驻守荻港、铁矿山一带的部队600多人,向繁昌西南汤口坝进犯。我军侦察到敌人要出动,但不知其何时向何方向进发。 14日晨,5团3营8连担任查哨的同志,发现前面头道岗不见了,只见一路新鲜马粪,始知头道岗战士牺牲了,立即将此情报告上级,团部命3营限时再报。早饭后,林开枫副团长亲带队伍跟踪追击,待我军到达汤口坝冲口的时候,敌人已占据左右山头,发现我军后,立即用机枪、追击炮压制我军前进。我军遭到阻击后,立即占领金家冲对面山头,严阵以待,同时支队谭副司令员马上率领支队司令部警卫营和机枪营赶来,投入战斗。 为了消灭这股日军,我军全线反攻击,集中火力,猛打猛冲,突入敌人阵地时,就和敌人肉搏格斗。这时,敌人居高临下,用火力压制我军,我军战士英勇作战,数10次冲锋,杀伤大批敌人,重伤的敌人不断嚎叫。敌人看到战局对其不利,中午又派来3架飞机助战。敌机在阵地上空来回盘旋,穿梭轰炸扫射,弹片飞舞,树倒断枝遍地皆是,连同杂草燃烧起来,战地上烟云迷漫。敌人3次增兵多达1400余人。最后由阵地战变为肉搏战,有的战士枪打断了,扭着日军在地上扑打;有的把敌人摔倒在地,掐住敌人的脖子不动;有的战士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 战斗中,杨震使用俄式机枪掩护战友冲锋。在他身边的杨排长冲锋时中弹牺牲。杨震拿下他的驳壳枪,插在腰上,怀着满腔仇恨,端起机枪向敌人扫射。敌人也向他开火,一颗子弹打在他的腰间驳壳枪上,把枪打瘪了,反弹到他的脚背上,鲜血直流。营首长让一名战士把他送到隐蔽处,抬了下去,在医院住了半个月,伤愈后又返回5团3营。 繁昌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日军企图夺取繁昌,进而强占徽州、屯溪和整个皖南的作战计划,打破了他们控制长江交通运输线的幻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