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行桃花源
皖西日报
作者:蒋莉
新闻 时间:2021年08月31日 来源:皖西日报

蒋莉
脚步把心带到城市,心又把脚步带回故土。 ——题记 在《诗经》里偷一缕绿芜之香,借宋词里的一场秋雨,染凉心情的韵脚。突围钢筋混凝土疯长的森林,寻一方净土,游走心灵。 龙井十里溪是一块浑金璞玉、未经雕琢的翡翠,鉴照着山村的前世今生。溯流而上,如读一卷画中长诗,绘声绘色,意境深远。 一簇槿花,一眼繁华,开在我经过的路旁。妩媚动人,孤芳不自赏。木槿花的花语为永恒的生命力。枝头绽放朵朵坚强。偏僻之地,无人问津,花朵逸韵,格局高远,实当足夸。 刚下过一场暴雨,主道溪水渐变浑黄,流速急遽,水花毫不在意,谈笑风生,讨论着幸福的方向。 但浑浊不会长久,泥沙于岩缝沉淀,溪水自清。 芭蕉垂露,露珠里包裹着溪流的欢乐,撑伞走过,一滴甘霖滴在伞面上,清凉浸润心扉。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伞花,绿了芭蕉。 路边歇脚,看到蜘蛛在结雨水打破的网,不遗余力。细细想来,生活如网,用心去纺,有漏洞,不彷徨,学会织网,织一张五彩缤纷的网,网住快乐,摈弃忧伤,岁月生香。 走了一段路,发现一条大溪流的水越来越清。小溪流的水一直很清澈,汩汩奏乐,乐此不疲。 石径蜿蜒,转角处,飞瀑望眼,瀑布不动,实为心动。用镜头记录瀑布的磅礴气势,永久储存,动转化为静。 鸟和雀的对话,似懂非懂;风吹树,疏影摇动;风吹水面,涟漪甜甜;风吹云,云卷云舒。季节变换,叶生叶落,花开花谢,感知动态之美,喜欢动态之美,动有活力,自由奔放。 动和静较量时,静最后赢了,静有内涵,动多为表面,静则需要用心来感知。静生智慧,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老子曰:上善若水。他看到了水的静,水有智慧。水深沉,安于卑下,不与万物争,净化万物。静水之中,盛开一朵朵心灵之花,那是平淡之花。 做人如水,以柔克刚,包容接纳;能伸能屈,融进万物;水涤昏寐,情满天地;隽永人生,归于简朴。 亲近自然,终有所得。初秋山林,恍如梦境。脚踩着铺满黄叶的土地,心里踏实。蓝蝴蝶短暂停留,懂得了叶落的真谛:看起来是树失去了一些东西,其实是树得到一些东西。落叶不是无情物,等待来年树更葱。 举起相机,聚焦一棵棵树,树像一朵朵绿色的云,在我心里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我邂逅了许多树:乌桕树、板栗树、枫杨树、橡子树、松树、杉树,他们都有一张率真俊俏的脸。 百步一座亭,长亭连短亭。茅亭潇潇,竹亭娴雅,木亭幽幽。花间隐榭,溪边安亭,清新别致。翠筠茂密处有亭,苍松蟠郁麓有亭,柳条藤蔓缠亭柱,摇曳生姿。人来人往,此刻相逢,下一刻离别,亭自安然。 一位老人是个手艺人,村中的亭子都是出自他之手。亭子是龙井村的标志物,亭子的风格代表着乡村渐变的风格。 亭子懂老人的悲欢,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传承老人的手艺。村中的木匠们老了,篾匠们老了,漆匠们也老了。 天边的云飘来了,触碰到了老人稀稀疏疏的白发和胡须。晚霞亲吻着他额头孤独的皱纹,蝉声里夹杂着老人浓浓的牵挂,沧桑的刨子刨出清香的木花令他欢喜,似乎心头也开了花。 傍晚时,老人用刨花点燃灶膛,鸡窝拾两个鸡蛋,菜园子扯一把青菜、一撮葱,做一碗青菜蛋花汤,配一碟腌韭菜,一壶老酒,一个人,一只狗。 乡愁随炊烟飘远,天空读懂了。老人的背影瘦成一个单薄的词语,老树读懂了。 沿另一条路返回时,发现这里的田地大多没有荒芜。三五座老宅,依山傍水;山鸟啁啾,挂在枝头。风说了一个笑话,篱落的花笑得前仰后合。 蓝蜻蜓长着一对好奇明亮的大眼睛,勇敢地带我探索这里的天真无邪:玉米地深不可测;茶园齐整静卧;菜园子随性活泼,徜徉于一片充满希望的稻田旁,听取蛙声一片。 乡村振兴带动一方经济,农村产业渐渐复兴:柏油路修起来,大红灯笼挂起来,农家小院办起来,乡村旅游热起来,农民的日子富起来。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叶落归根,此心安处是故乡。 夕阳西沉,沿途的花草树木,不断向我递来热情的挽留,递来暮色三千,我轻轻地来,悄悄地走。 十里清溪,山高水长,情意绵长。缘溪行,身在行,意念也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