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健康园地·红土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双河陵园的祭祀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8月26日    来源:皖西日报


  周继章

  从金寨县双河镇政府驱车沿河北上,进入210省道,顺道向东行驶2.5公里就到了双河陵园。
  陵园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高大的烈士纪念塔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背靠青山千层秀,前瞻双河水流长。”陵园内松柏常青,鲜花四季绽放,草坪绿茵如毯。
  红色金寨,红色双河。革命战争年代,双河的英雄儿女参军征战,血洒疆场,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牺牲。
  2003年,双河镇人民政府筹款和干部群众捐资共12万元,在九龙村洪塆征地一亩二分,将红军师长杜昌甫等49名散葬的烈士集中安葬,并立塔纪念,于2004年建成。
  2011年,中共金寨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精心组织实施慰烈士工程,在原有工程的基础上,征地20亩,扩建为双河烈士纪念园,将双河镇、桃岭乡、铁冲乡、全军乡、梅山镇、白塔畈镇散葬的烈士集中安葬。工程建设投资600余万元,建成4个烈士集中安葬区、7个无名烈士墓群,集中安放1500名烈士,其中师级以上13人,县团级37人。另重建纪念塔,配套建设广场、停车场和烈士事迹展室。前来悼唁的人络绎不绝。
  今年清明节,天气格外晴朗,一轮朝阳冉冉升起,金色的光辉洒向大地。天空中飘浮着几朵白云,缓缓地移动着。经过一夜甘露的沐浴,陵园内的林木花草翠绿如滴。
  当日,双河中心小学、双河镇初级中学的1000多名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穿着整洁的校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举着花圈,手握鲜花,井然有序地来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陵墓。孩子们庄重而又肃穆地把花圈、鲜花小心翼翼摆放在纪念塔前。祭拜仪式开始,孩子们整齐地排好队,在爆竹声中,在鼓乐声中,分年级走向烈士塔下,虔诚地鞠躬叩拜,并大声地朗诵着他们的誓言:“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这是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是鼓舞斗志、向往美好未来的时刻……在整个陵园内,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人们默默地鞠躬叩拜,肃穆的气氛凝聚在整个陵园上空。
  前来参加祭扫烈士陵园的还有各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还有毗邻乡村的各界人士。
  当我们走近烈士墓前,见到墓碑上烈士的英名,心里万分沉痛和敬仰,就是他们用青春用生命与敌人殊死搏斗,才迎来新中国的诞生,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墓碑上每一位烈士,都有他们的传奇故亊,都会让人泪流满面。师长杜昌甫就是其中的一位。
  杜昌甫,外号“杜老虎”,在一次战斗中,双河民团头子冯国梁的弟弟冯国柱被杜昌甫的游击队活捉了。冯国梁通过一个叛徒的密报,从杜昌甫的亲戚家抓走了他的儿子杜志强和他的妻子冯长茹,妄图以夫妻、父子之情软化杜昌甫。
  杜志强被捕后,敌人对他严刑逼供,但他坚强不屈,拒不说出游击队活动的地方。敌人无计可施,冯国梁对外放出消息:“只要杜昌甫放了我弟弟,不再干共党,我就放了他妻儿。”为表示诚意,他还假惺惺地先放了冯长茹。
  杜昌甫对此毫不动摇,悲愤无比地说:“我要干一辈子共产党,决不中途而废。妻儿就是死了,那也是为革命而死,是光荣的。”随即将十恶不赦的冯国柱处决了。
  冯国梁耍尽奸计之后,仍不能动摇杜昌甫革命意志,也气急败坏地抽出刀,先割掉杜志强的耳朵,紧接着补上一枪。小小年纪的杜志强,就这样匆匆地走完了他的人生。
  杜昌甫的革命故事只不过是千百万革命故事中的一个缩影,就拿双河来说,在战争年代,有父子同去参加红军的;有母亲把儿子送到红军首长面前说:“杀不尽倭寇永不还”;有新婚妻子送夫参军去前线;还有兄妹同在一个战壕杀鬼子的………
  在纪念抗战胜利76周年之际,缅怀先烈意义重大,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往直前,把国家建设得更强大、更繁荣。
  革命先烈们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