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花
皖西日报
作者:于秀玲
新闻 时间:2021年08月26日 来源:皖西日报

于秀玲
梅雨季节来临,天空变幻着面孔,阳奉阴违的,不是雷电交加给你眼前泼个水墨画,就是抛出一团火球,炽烤大地,热得人们无处藏身。即使这样闷热难耐的梅雨季,仍然阻拦不了大山里的一群淘宝者,他们冒着蚊虰蛇咬的危险,肩背竹篓,背篓一侧挂个蚊香盒,钻进荆棘丛生的竹林,搜寻一种稀奇药材“金蝉花”。 这阵子,聊得最多的是,谁一家几口人挖一万多元金蝉花;谁因挖金蝉花被马蜂蛰了……可他们神情很淡定,脸上依然漾起满足的笑容。 金蝉花,听老人讲它有一段凄美的传说呢! 从前,农家有女名金蝉,从小随父上山采药,尝遍百草,精岐黄术,行走民间,悬壶济世,远近闻名,经常慷慨解囊,济贫救危,深受人们敬重。一年,疠气横行,染者甚众,触者多死,金蝉置身于不顾,走访患者,察色号脉,灸药并举,终因积劳成疾。玉帝闻之感激,遣天使送羽衣,让金蝉脱疾,羽化成仙。金蝉谢绝玉帝美意,绝然留下,拖着虚弱身子,跋山涉水,寻找良药,终因体力不支,而长眠于悬崖溪边、翠竹之下。 不久,人们发现,在金蝉长眠之处,翠竹丛中,冒出许多珊瑚角的白色小花,拿回来泡茶喝,结果奇迹发生了,喝过这种小花的人,不怕疬气传染了,身体慢慢好起来。原来这是金蝉姑娘用生命换来的良药啊!人们为了纪念金蝉姑娘,就把这种花叫金蝉花。 我们这里近几年才知道在梅雨季节的毛竹林里,有金蝉花出现。我查阅,南北朝(公元五世纪)雷敦《雷公炮炙论》记载:“凡使,要白花全者,收得后于东角悬干,去甲土后,用浆水煮一日,至夜焙干,碾细用之。”隋唐甄权的《药性论》记载:“其蜕壳头上有一角,如冠状,谓之蝉花最佳,味甘寒无毒,主小儿天吊,小儿夜啼心悸。”宋朝苏颂《图经本草》中有“今蜀中有一蝉,其蜕壳头上有角,如花冠状,谓之蝉花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蝉花可以治疗惊痫,夜啼心悸,功同蝉蜕。” 这天中午下过暴雨,天气凉爽许多,大约五点左右,邻居喊我和她一道去街后山竹园看看,到底金蝉花在土里出来什么模样。我高兴地从躺椅上弹起来,找来小铁铲,拿个手提袋,快乐地上山。 钻进竹林,里面刺草丛生,蚊子嗡嗡嗡地贴近你,缠着金丝的多脚虫在笋叶上、树丫上蠕动,小水沟哗哗地淌着。就在我跨过小水沟的竹根下发现一簇貌似珊瑚角的乳白色的小花,经邻居辨认,这就是金蝉花。因竹根纵横,小铁铲口太宽,怎么也挖不进去,急了,我掐枝竹梢,使劲挖,才挖出来整株金蝉花。土下的那截就跟蝉蜕的壳一模一样,用指甲划开一看,里面全是嫩白而又坚实的肉。挖了一棵,我信心大增。接着我们挖第二棵,第三颗……有的竹叶盖住了,用树枝一拨拉,又出现一棵。 回来后我摸挲着这些奇特的金蝉花,百思不得其解,好奇之下我又叩开“度娘”的门,寻找答案。 搜“度娘”得知:蝉花也称大虫草,属于虫生真菌,在全世界530多种虫草中,金蝉花和冬虫夏草仅仅是其中两种。是一种外形“动物”和“植物”形态特征的奇妙生物。根是蝉的幼虫体,花是从单个式2一3个蝉幼虫头部生长出来的约一寸多长,从顶端分支开花,花粉为乳黄色,也称为“蝉花孢子粉”,简单地说就是种子。其形成过程,秋季蝉钻入土中,产下卵并逐渐变成蛹,但在羽化前被虫草菌感染,寄生,最终虫体被菌丝体完全占有,只剩下躯壳,当温度达到18—24摄氏度,湿度大于80%的温暖湿润的梅雨季节,毛竹园里浅土层里就长出浅黄色或蛋黄色孢梗束,突破土壤,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金蝉花。 挖采金蝉花,必须在蝉花长出2一5天采挖,不然的话,金蝉花的高营养就会在土中腐败。采挖回来的金蝉花不能堆积,它会遇潮空气霉变,应摊开放通风口晾干或太阳下晒干,放冰箱保藏备用。 金蝉花之所以名贵,是它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现代研究发现,它主要功能是提高免疫力,抗疲劳,改善睡眠;抗肿瘤;抗辐射;护肝和明目;保肾。 如今,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们,都希望能“返老还童”。只要听说吃什么能延年益寿,不惜代价去购买烹食。于是,土生土长的金蝉花也就登上大雅之堂啦。 巍巍大别山,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更有名贵植物,数不胜数!金蝉花只是其中之一,还有更多的宝贝等你去发现,去挖掘,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