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红色金寨盛开老教之花
本报记者 宋金婷/文 袁洁/图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1年08月19日 来源:皖西日报
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总人口68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2.7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8.67%,是全省面积最大、山库区人口最多的县。如何让尽可能多的老年人享受教育的权利,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自1990年3月成立金寨老年大学以来,一代代金寨老教人不怕困难,努力奋斗,促进了金寨老年大学和全县乡村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老年教育赞歌。目前,全县23个乡镇都建起老年学校,多数乡镇老年学校校舍面积都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含共享校舍),229个村(社区)有80%建起老年学校,乡村学校覆盖率超过国家、省、市现阶段要求达到的比率。 主动作为 推进发展 金寨县委、县政府对老年教育工作都有深刻的认识,每年将老年教育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工作议程;县领导不定期到县老教委和老年大学进行调研和听取汇报;遇有人事变动及时发文调整县老教委和老年大学人员组成;县分管领导不定期主持召开县老教委成员工作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县政府将老年教育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不断增加;县委、政府将县老年大学建设纳入城区建设发展规划;每年由县委办下发年度工作要点文件并召开全县老年教育工作会议,及时总结上年度工作成绩和交流经验,找出问题和分析原因,部署当年工作。从去年开始,由县委组织部发文,将老年教育工作纳入年度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量化考评内容。与此同时,全县相关县直单位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支持老年教育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按照部署积极行动。 为做好全县老年教育工作,县老教委领导班子以强烈的事业心积极投身工作,认真谋划好县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每年都开展一次全县性的督导或调研,总结工作成绩和亮点,找出存在问题和不足。县老教委还分层组织对乡村学校管理者、教师和班长进行培训,使老教工作者熟悉业务、开阔视野,不断提升工作能力。通过创建各级示范学校,使其成为本地老年学校的学习典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已先后有4所学校成为省示范校,6所学校成为市示范校,今年还将组织村校创建县级示范校活动。通过创建,使每所学校办学有学习榜样、工作有奋斗目标,从而推动县域内老年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办好县老年大学,是全县老年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建校31年来,先后有11届老年大学领导班子和校委领导集体接续奋斗在金寨老年大学,他们全心从事老年教育,爱心对待老年学员,精心治理老年大学。“我们始终坚持政治立校,使学校始终成为党和政府传播正能量的思想教育阵地。”金寨县老教委主任、老年大学校长刘正高告诉记者,今年是常态化疫情防控年,学校坚持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既坚持教学,又保证教学质量。一路走来,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从办学初期的几个班几十人发展到现在30多个班千余人次的省级示范校,并打造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模特等特色专业。学校先后获得市级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百人次师生作品获得市级以上奖励。 学校力求科学管理、人文管理,充分发挥教师和班委会、志愿者协会等群众组织作用,用民主方法管理,学员感到管理宽松,但宽而不乱,松而不散,同时把热情周到的人性化服务贯穿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从而营造出老年学员钟情和谐的家园、学习向往的乐园。从召开座谈会听取学员意见到学期结束的问卷调查表,从抽查教师备课情况到深入课堂听课……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还坚持组织学员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第三课堂活动。每逢节假日将学员的书画、摄影、剪纸作品在文化长廊展出,举行文艺演出和送戏下乡。如2019年9月26日,学校在县红军广场举行“同心七十年 筑梦夕阳红”庆祝建国70周年专场文艺演出活动,300多名学员演出18个节目,现场3000余名观众观看,同时有20余万网友在线观看,赢得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扩大了老年大学的影响力。学员韦德鑫演唱的京剧《红灯记》经层层选拔参加2020年省电视台综艺频道春晚荣获二等奖。 红色基因 特色发展 金寨境内先后爆发了立夏节、六霍两大起义,组建了12支主力红军,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核心地,安徽省抗战指挥中心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线指挥部。战争年代,10万儿女为国捐躯,走出了洪学智等59位开国将军,被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境内红色遗址众多,红色是金寨的底色。如何将红色与老年教育有机融合,成为金寨老年教育的办学特色,这是金寨老教人必须回答的问题。 “学校经常组织红色节目演出排练,我们排练的《将军传奇》和《南湖的船 党的摇篮》参加了市老年大学系统文艺汇演,大家参与热情都十分高涨。”有着近20年学龄的刘桂英告诉记者,她选上形体、舞蹈、腰鼓、旗袍等课程,经常参加红色节目表演,生活在这片热土,让她有着满满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作为红色老区,金寨老教人为传承红色基因做了积极尝试,在老年大学课程中增开金寨红色历史课,让学员通过学习不断加深对家乡红色历史的全面了解;组织学员在县内红色景点以游学的方式接受教育;开展红色演出活动:如2016年10月,学校近百名学员在红军广场参加由安徽电视台等12家省级电视台联合举办的“两万五千里 同升一面旗”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现场直播活动,表演了腰鼓《军中姐妹》、歌舞《你是春风暖民心》、舞蹈《茶香金寨》3个节目。2019年,学校60多名学员参加全县纪念“两大起义”胜利90周年红歌赛获特等奖。今年6月,老年大学组织20多名学员应县电视台邀请到红军广场参加《唱支山歌给党听》红歌快闪活动,学员们不顾酷暑坚持拍摄。同时,组织老年学员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开展红色演出或宣讲活动,如去年9月3日,沙河乡高牛村举办第四届农民体育文化节,县老年大学送戏下乡现场表演《我和我的祖国》、《领航新时代》、《花开中国》等节目,受到村民们的高度好评。 勇于探索 创新发展 金寨是革命老区,也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怎样在财力匮乏的山区贫困县趟出一条老年教育的办学道路?金寨老教人在不断探索中坚毅前行,努力实现金寨老年教育的创新发展。 面向社会开门办学。在建校初期,金寨老年大学就没有将学员局限于离退休干部的范围,而是面向社会开门办学,但凡有学习意愿的老年人都做到应收尽收,自觉践行法律规定,从而使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学员到校了,既要让学员学到知识,更要让学员学得开心,尤其是后者更为重要,否则老年人就会放弃学习。”教授书法的朱德刚老师有着自己的一套教学经验,“老教工作者理清工作思路,深入学员群体,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求所盼,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方位地尊重学员和欣赏学员。事实上老年人自尊心都很强,将‘面子’看得很重,如果有个别学员发生影响学习的问题或不愉快的事情,就坚持正面引导,善意劝阻,个别谈心。”在学校管理上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充分发扬民主,由学员选举班长和班委会成员,在思想、学习、活动、生活、安全等多方面进行民主管理,努力营造出老年大学“校”的好条件,“学”的好氛围,“乐”的好舞台,“健”的好环境,“为”的好空间。 积极组织文艺创作。为传播好声音,弘扬正能量,县老教委积极组织动员全县老教系统师生结合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文艺创作,并大力进行宣传,创作出《你是春风暖民心》大型歌舞在县内外演出;为弘扬孝老文化,创作小品《孝敬父母》,深受观众喜爱。 率先提出校站联合。贫困山区发展老年教育,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教学用房短缺,教学设备不足。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2009年,时任县委副书记、县老教委主任的汪冬同志到县老教委调研,县老教委提出乡镇老年学校校舍短缺,最好能与乡文化站联合办学的设想,汪冬同志当即表示同意并要求先进行试点。在油坊店乡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该乡老年学校与文化站联合办学试点取得成功。此后,校站联合办学模式在全县得以推广。金寨老年教育在办学模式上的创新,受到市老教委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开。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首过去,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信心百倍。刘正高动情地说:“我们将团结带领全县老教工作者,努力工作,不懈奋斗,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使更多的老年人接受更优质的老年教育,享受更高品质的老年生活,为乡村振兴和美好金寨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