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每一步都是历史
皖西日报
作者:陈习胜
新闻 时间:2021年08月03日 来源:皖西日报
陈习胜
都说,一座城市有了历史才厚重,西安便是。这座十三个王朝的古都,走进去,踩下的每一脚都是历史。每一个华丽的转身,都可以寻到辉煌千年的璀璨文化。 一个秋风洗凉的午后,踏上西去的列车,几经辗转,达西安北,已近午夜。西安的夜,是迷人的。出站,广场上,各景点广告语,和线路图,赫然,显眼,惹人入目。如:读兵马俑,识帝王气;大唐宫苑帝王韵,水墨丹青华清池。每一词,每一句,历史的韵味,都青翠欲滴。 我顾不得旅途疲惫,驻足查阅起景点来:兵马俑,秦皇陵,华清池,大雁塔,明城墙,钟鼓楼……我几乎不敢挪动脚步,怕每一脚落地,都会踩疼历史。 夜,像宽大的袍子,把我裹进异常谨慎里。我在一场酣梦中,尽享甜蜜与幸福。西安,今夜因为接纳一个帅哥的温柔情怀,而格外妩媚,妖娆。 当一缕微曦,撩开窗纱时,我理了理梦的衣角,向这座美丽的城市,递上一份青涩的疑问。然后,在每一个历史的落脚点,找寻我想要的答案。 旅游大巴,载着我和朋友一行热切的向往,向临潼区兵马俑驶去。 兵马俑,分三个俑坑。以一号坑为主体,二号坑和三号坑,像两名副手,分列左右。既保驾护航,又相得益彰。一号坑,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每个军佣,都披坚执锐,军容整肃,气势雄伟,势不可挡。彰显了泱泱大秦的军阵,和军威。 与近似曲尺形平面的二号坑里的战车,骑手,驽兵,遥相呼应。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形成黄金排列组合。 十一已过,来西安看兵马俑的游客,仍络绎不绝,数不胜数。最炫眼的,要数那些外国朋友了。他们有的三五成群,雇佣了导游。或引路,或解说。有的是个大团队,有导游用流利的英语,解说这兵马俑的前朝与今生。我听不懂外国游人的语言,但他们喜悦的表情,翘起的拇指,烂漫的笑容,写满了惊讶,留恋,与夸赞。所以说,来中国不看兵马俑的外国人,不算来过中国。 当众游客对着兵马俑评头论足时,我在想,点燃石头,希冀复苏所有陶俑的灵魂,让这沸腾的光阴,还原大秦的辉煌。泱泱大秦,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古战场,是何等的气势恢宏啊!这况味,似乎透着兵士的喊杀声,和车马冲撞的嘶鸣声呢。 从三号坑奢华的陪葬品,可以看出大秦王朝的盛世繁荣。因为每一个陶俑,或兵器,都是鲜艳的大秦现实版再现,都带有鲜明的时代标签。从陶俑的装束,神情,和手势,可以判断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这要归功于,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功了。嬴政,无愧于开国元勋,始皇之称。纵观历史,秦始皇的治国策略,和政绩,煌煌如天。 秦王知人善任。任用李斯,认可他的《谏逐客书》。合纵连横,逐个解破,灭六国,统一天下。可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继而,拆城墙,统一郡制。又听取他主张,收缴民间《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作为政客的李斯,禁止百家争鸣,就是在统一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正中秦皇下怀。可以说,李斯的马屁,拍得恰到好处,正巧拍到秦王和大秦王朝的正点上了。 于是,越发不可收拾。制定法律,统一车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夯实了大秦王朝在中原大地上的霸主地位。秦王励精图治,安邦,治国。他利用儒家思想,统一国民,创立帝王制,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开创中央集权制的新局面。 同时修水利,固国防,改造旧山河。比如都江堰,郑国渠,灵渠的修建,对全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完成统一中国,作了战略上的准备。 更大手笔的是,为了抵御外侵,秦王修筑千古第一墙——万里长城,又耗资30万军队,修建了秦直道。南起淳化北梁,北到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大草原。把大秦的触角,一再向北方延伸。 他是千古开疆拓土第一人。 说到万里长城,一种发自内心的骄傲,油然而生。谁说文人手无缚鸡之力?你看,大同宣俯间800余里的明长城,又烽堠300余座,都是左都御史翁万达督导修建。翁万达,明朝中期的名将和诗人。与陈北科,林大钦,并称“潮汕三杰”。 如果说,唐明皇李隆基开创了唐朝开元盛世的繁盛,秦始皇,则是千古一帝。 如果说,兵马俑我读懂的是秦史,那华清池,我读懂的就是一首唐诗,一首关于“爱在华清池,梦牵大唐情”的爱情长诗。如果说大雁塔,我读懂的是盛唐经卷,人生轮回,那明城墙,我读懂的就是百年沧桑,和大明王朝不可忽略的华彩散章。 难怪有人说:一朝踏进西安,一日读懂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