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纵览·专栏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浅谈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6月17日    来源:皖西日报

  徐超

  金寨县桃岭乡作为全国首批115个乡村治理体系试点乡镇,近年来不断加大对该项工作人力、财力等综合投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加快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步伐。探索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取得明显成效。
  一、主要成效:
  (一)组织建设全面加强。1.落实落细主体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村支部书记1人、下派村书记3人;优化扶贫工作队年龄结构,补充年轻干部。2.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激发村干履职热情。全面提升村干部待遇,保障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左右。拓宽村干晋升渠道,全面提升村干队伍素质。3.认真实施联帮工程,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深入开展“四联四帮”工作,通过提标扩面,全乡联帮主体达到367名,结对帮扶383户,通过开发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230万元。4.全力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
  (二)村民自治有效实现。1.完善自治机制,突出组织核心。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制度,明确为民服务的职责定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把村党组织决策权、村代会议定权、村委会执行权、群众监督权与村民自治权有机结合。坚持以“事项联商、活动联办、问题联解、人才联培、资源联享”的“五联模式”整合各种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通过适时修订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自治更加规范有序、充满活力。2.规范议事规则,接受社会监督。规范健全“四议两公开”制度,村级事务的决策实现公开化和民主化,村级事务的管理进入规范化、制度化。
  (三)法治建设彰显正义。1.开展扫黑除恶,守护一方平安。全乡共摸排涉恶线索3条,处理严重违法分子1人,治安处罚案件4件。2.完善法律服务,维护人民权益。全乡8个村严格执行“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新建综治服务中心近300平方米,硬件设施全部达标。政法综治工作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达12次,签订普法责任书85份。深入开展封建迷信整治活动,约谈道士、风水先生29人次。调处劳资纠纷1件,兑现农民工资3.5万元。
  (四)德治建设影响深远。1.弘扬传统文化,倡导文明新风。截至目前,桃岭乡共评选“红榜”人员1776人,“黑榜”人员52人;成功推选全省文明家庭1户,安徽好人2名,六安好人3名,推选中国好人候选人1名。着力健全“一约四会”自治组织,推选德高望重、热心群众事务、擅长群众工作的老党员、老村干、老户长等24人牵头组织“四会”工作,有效发挥“乡贤”的示范引导作用。2.巩固文化阵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引导价值取向。近年来,全乡8个村均建起了农民文化乐园,开展文化活动近百场次,很好地宣传了党的富民政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集聚社会正能量,树立正确舆论导向。组建了桃岭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及相关专业志愿服务分队10支。各村也举办了美丽乡村文化节。
  二、存在问题:
  (一)组织保障尚需加强。目前乡级政府的部分工作人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试点工作缺乏创新性;桃岭乡交通线路不便,产业基础薄弱,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很难吸引企业进驻乡村投资;乡村人口老龄化严重,村民自治组织缺乏年轻血液。
  (二)村民意识尚需提高。乡村居民政治参与意识比较薄弱,部分村民“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法治意识依然薄弱。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过程中,人才缺乏成为关键难点。
  (三)政策设计尚需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有些制度设计结合实际不紧密,乡村组织从人力上还难以适应。如何通过政策引导村级治理体系的优化,将政策切实与群众相结合,需要对基层自治委员对农村社会治理的根源性规律的掌握,适应当下社会发展新常态。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基层组织力量。结合乡村换届,多渠道吸纳大学生到村任职,夯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健全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实现全覆盖,推进村级自治组织积极发挥作用。顺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步建立,运行规范。
  (二)扎实保障人才培养。吸纳大学生及在外创业有成人员返乡创业,培养扶持本土群众做大做强产业,吸引乡绅、乡贤人才回乡,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增加乡村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促进乡村治理工作更加科学化。
  (三)转变村民传统观念。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文化乐园的使用率,为村民提供学习的资源,拓宽学习的渠道,丰富文化宣传方式,传播现代思想观念,促使他们主动摒弃“等、靠、要”的心态,充分发挥村民的主动性和内生动力,促使村民转变传统乡村治理观念,亲身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鼓励村民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
  (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盘活村集体固定资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经济。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种植户、家畜养殖户的帮扶力度,成立种植合作社或养殖合作社。进一步推介旅游资源,打造具有本土村落特色的旅游景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发掘本地观音豆腐、木榨油等文化遗产或特色民俗活动,扶持村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或做成文化产业。
  (作者:金寨县桃岭乡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