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纵览·专栏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发展中药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金寨县桃岭乡发展中药材产业调研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6月17日    来源:皖西日报

  为进一步了解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推动桃岭乡中药材产业发展,根据金寨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桃岭乡开展了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具备良好的资源优势。桃岭乡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各种生物生长的良好环境,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该地山势平缓,砂砾石土壤,透气离水性强,很适合茯苓、天麻等中药材的栽植。当地茯苓种植历史悠久、技术娴熟,素有“百年茯苓、神韵桐岗”之美誉;近几年发展种植了天麻、霍山石斛、芍药、金黄菊、黄精、杜仲等;野生中药材有断血流、野菊、金银花、苦参、黄精、桔梗、辛夷、玉竹、麦冬、半夏、葛根等。
  2.产业种植规模持续壮大。近几年来,桃岭乡中药材种植发展较快,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品种逐渐增多。目前,全乡各村均有中药材种植,种植面积最大的是茯苓,以桐岗村、金桥村为主,达到500户2500亩,年收入300万元以上;天麻面积约300亩,种植分散;芍药面积200亩,主要种植在牌坊村、桃岭村;石斛面积50亩,种植在赵院村;其他金银花、黄精、金黄菊等中药材品种也有零星种植。
  3.社会资本参与热情不断高涨。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返乡创业人员不断增多,加之桃岭乡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社会资本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热情不断提高。赵院、牌坊一些在外创业成功之士积极返乡种植中药材。
  二、存在的问题
  1、品牌竞争力不强。全乡中药材种植品种混杂,缺乏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质量参差不齐,还没有形成拳头产品和品牌影响。目前全乡没有注册一家中药材品牌商标,包括桐岗茯苓虽然出名,但无茯苓品牌,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2、产品开发程度不高。桃岭乡目前中药材基本都是初级加工销售,产品附加值不高。如茯苓产业虽质好量好,但初级加工难以充分实现其潜在价值。
  3、群众种植技术水平不高。农民大多单家独户依靠传统技术自发组织生产,缺乏科学种植技术,中药材成活率低、亩产不高。
  4、没有专门市场。农民多自产自销,销售信息滞后、农民种植积极性低。迫切需要建立专门的中药材交易市场。
  5、规模效应没有形成。基地少,除金山寨食药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桐岗茯苓基地规模较大外,其他都是群众利用自家田地种植中药材,分散且规模较小。各专业合作社、种植户基本上处于单打独斗状态,缺乏全乡统一的中药材规划布局。
  6、环境保护影响大。扩大茯苓、天麻等种植面积,必须要有足够的树作为保障,可树受林业部门的保护和管控,不能乱砍伐,这是扩大种植规模面临的第一个大难题。
  三、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考
  1、要依靠政策扶持求发展。要抢抓打造“西山药库”、振兴“十大皖药”有利机遇,把中药材生产开发摆上重要位置,做好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奖补项目资金支持,发展中药材产业。桃岭乡现有种植的霍山石斛、断血流、茯苓、黄精等品种位列“十大皖药”,茯苓产业发展又尤为突出。
  2、要依靠资源优势求发展。桃岭乡发展中药材资源丰富,且适宜发展中药材林下、竹下、光伏板下种植,实现中药材多种套种模式;桃岭乡是外出流动人口大乡,境内存在大量荒山、荒地,对这些土地资源可以采取流转、承包等形式,由企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连片建立优质无公害中药材种植基地。
  3、要依靠品牌形象求发展。桃岭乡茯苓生产已有200多年历史,是金寨茯苓产地核心区。要把宣传提升桃岭茯苓知名度作为培育品牌突破口,把桐岗茯苓打造为地理标志产品。要增强商标意识,鼓励、支持中药材产品商标注册,提升产品竞争力。
  4、要依靠能人带动求发展。发挥能人大户生产、销售环节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中药材龙头企业,引导药农组建茯苓、天麻等药材协会和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中药材,依靠协会、专业合作社进行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示范作用,为全乡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户提供优质苗木、菌种,进行技术培训指导、产销衔接、市场信息等各种服务。
  5、要依靠精深加工求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推进药旅融合发展,利用中药材可观赏、绿化、采摘属性,打造中医药旅游线路,提高产品附加值。
  6、要依靠专业市场求发展。依托桐岗村茯苓产量、质量以及知名度,在桐岗建设茯苓专业市场,实现展览、生产、加工、销售等一体化。依靠电商,利用“互联网+中药材”营销模式,组织实施中药材网上购销。通过拓展市场,以此刺激农民种植中药材,促进产业发展,将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作者系金寨县桃岭乡人民政府党委副书记、副乡长)